大毒枭坤沙军师金三角诸葛亮黄埔军校毕业的张苏泉
张苏泉-1930年一2011年6月3日-,辽宁庄河人,张苏泉奉命前往滇缅地区,训练撤退到那里的“国军”残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缅军的猛烈夹击之下,“国军”残部溃不成军,多数人撤到台湾,少数人留在当地,张苏泉和莱莫山土司的后裔坤沙(汉名张奇夫)开始毒枭生涯。
坤沙号称世界上最著名的毒王,巅峰时期建立"掸邦共和国"自任总统,部队配备各式轻重武器甚至还有装甲车和地空导弹,掌握金三角地区70%以上的毒品,每年通过毒品交易和征税收入能达到2亿元,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张苏泉,坤沙的总参谋长,被称作金三角"诸葛亮"。
张苏泉1930年出生于东北辽宁庄河一户普通人家,1948年毕业于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20期学员),时年20岁,但他运气不佳,此时的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兵败如山倒,还没来得及上战场,就跟随部队“转进”台湾。此后,张苏泉在台湾默默无闻的呆了9年,直到1958年,国民党成立特战第一总队,张苏泉才有了用武之地。这只特战总队是国民党是为了增援金三角残军而设立的,目的是专门执行敌后抗暴任务,军校毕业的张苏泉被委任该队军官。1959年,在特战总队队长夏超的率领下,全队1200人搭乘C-46运输机到达金三角。这一去,张苏泉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台湾。
原以为能有一番作为的张苏泉没想到,特战总队在这个遍地是瘴气、虫子的地方呆了不到两年,就在缅甸政府的抗议和美国的干预下,被国民党中止任务,并要求撤回台湾。1963年他结识坤沙,后来在坤沙的热情邀请下,张苏泉正式加盟其武装集团。此后的几十年里,两人的友谊经受住了考验,在一方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落井下石。具有丰富的亚热带地区丛林作战经验的张苏泉很快便成为坤沙军的军师,为坤沙训练军队,指挥战斗,战胜了缅泰政府军的数十次围剿。
1969年,风头正盛的坤沙被缅军司令通知开会,他没有多想,等去的时候才发现这是陷阱,差点丢掉了性命。缅甸在北方的军区司令通知坤沙来开会,地点在腊戍。坤沙当时还有缅军任命的“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长官的头衔,因此他便带着几个保镖去腊戍参会。直升机降落后,一队荷枪实弹的缅军士兵过来,将坤沙押到了一个住所,这里四周都有岗哨,坤沙这才明白过来,中了缅军的计谋。一开始,给坤沙定的是贩毒、叛乱等罪名,缅甸本来打算直接将坤沙处死,但是忌惮坤沙在金三角的武装,所以最后判处坤沙无期徒刑。
为了救出坤沙,张苏泉绑架了两位苏联医生,以人质要挟缅甸政府,这两个医生是被苏联派去支援缅甸建设的,张苏泉派人去找缅方交涉,提出交换,换回坤沙,最后双方各退让一步,达成如下协议:张苏泉释放两名苏联人质;缅甸将坤沙释放,但是这个释放是相对的,坤沙必须留在仰光的住所,不得离开,但后面张苏泉还是将坤沙救回了金三角,事实证明,坤沙慧眼识英雄,当初选择接纳落难的张苏泉,并委以重任,是绝对正确的决定。
1996年因掸族人排汉运动(掸邦的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汉人手里)导致内部分裂迫使坤沙和张苏泉向缅甸政府投诚,过着退隐江湖的晚年,2011年6月3日,张苏泉于曼谷去世,死时81岁。
大毒枭手下有五个师的兵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金三角地区大部分毒品交易的控制权逐渐落入了大毒枭坤沙手中,与此同时,坤沙走私的毒品海洛因占据了国际流通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内流通的各种毒品有一半以上都来自金三角地区,甚至有美国禁毒专家称坤沙是美国面临的最可怕的敌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怕的大毒枭,却禁止手下人向中国走私毒品,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世人眼中的坤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图片
坤沙的早年背景
在东南亚的核心地区,有一个号称为金三角的魔鬼地带,这里因为位于老挝、泰国、缅甸三个国家的交界之处而得名。金三角地区因为三国治安管理的相互推诿而臭名昭著,成为了毒贩和罪犯的天堂,国际上习惯称呼金三角地区为冒险家的乐园。金三角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位置,逐渐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罂粟种植地和毒品交易地。20世纪以来,金三角地区出现了许多大毒枭,他们实力雄厚,建立了全副武装的组织。尽管老挝、泰国、缅甸三个国家曾经多次组织大规模的联合行动,对盘踞在金三角的毒品武装力量进行了全面的清洗,但是由于该地区的反抗力量过于强大,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种植和毒品交易屡禁不止。
20世纪30年代初,坤沙出生于缅甸的一个聚居村落,坤沙是他在东南亚的称谓,他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张奇夫。据说,坤沙的祖先是中国人,他们顺应着当时下南洋的潮流,从中国云南迁入了缅甸居住,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返回中国。在坤沙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过量地吸食毒品不幸亡故。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坤沙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与人结仇而被仇家买凶杀害,年纪尚幼的坤沙成为了无父无母的可怜孤儿。
图片
在坤沙失去双亲之后,他的爷爷承担起了抚养坤沙的责任,坤沙就这样慢慢长大了。坤沙的父亲张秉尧在缅甸当地拥有很大的势力,他担任着当地部落的土司职务。张秉尧死后,坤沙继承了他原本的职务。但继承父亲地位的坤沙也没能逃过被人追杀的命运,所以坤沙只能在爷爷的保护下,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流亡日子。他后来考入了缅甸的军政大学,这个时候,他的生活才算稳定下来。坤沙在大学期间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这为他以后管理毒品组织和军队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在坤沙30岁的时候,他看到了东南亚罂粟种植的良好前景,然而,那时候的坤沙独自一人,无依无靠,实力不允许他开展大规模的罂粟种植。为了提高实力,坤沙试着为自己寻找一些支持者。不久之后,坤沙结识了金三角地区的一位大佬,他主动向这位大佬示好并迎娶了这位大佬的女儿。很快,坤沙凭借自身出色的能力,得到了自己岳父的重用,坤沙当初种植罂粟的想法在这时开始付诸实践。坤沙开始建议自己的岳父在金三角地区大规模种植罂粟,并且主动请缨为其岳父组织训练了一支保护罂粟种植的小规模军队。
图片
与此同时,坤沙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局势,在国民党军队从大陆逃亡之后,坤沙看到了他和国民党军队合作的契机。坤沙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他并不满足于罂粟种植的已有规模,想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了寻求国民党的支持,坤沙对自己的岳父痛下杀手,以此来表明自己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在得到国民党的支持之后,坤沙迅速坐大,他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吞并当地的小帮派和黑社会组织,使自己的武装力量越来越强,最终,坤沙在缅甸北部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武装政权,这深刻地影响了缅甸的政治局势。
1962年,缅甸发生了军事政变,缅甸开启了军政府的时代。新成立的缅甸军政府为了获得缅甸各方势力的支持,宣布承认缅甸各地割据力量的合法性。坤沙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决定归顺缅甸军政府。在得到缅甸军政府的承认之后,坤沙被任命为地区自卫队长官,坤沙自此开始名正言顺地扩大自己军队的规模,这为他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图片
在坤沙势力的发展壮大中,有一个人为坤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就是坤沙的智囊张苏泉。张苏泉是中国东北人,曾经是黄埔军校的学员。在张苏泉的帮助下,坤沙率领军队成功截击了缅甸当地运输鸦片的走私军,并缴获了多达10吨的鸦片,坤沙由此奠定了金三角毒枭的霸主地位。
张苏泉原本是国民党驻缅甸军队的指挥官,1963年,张苏泉的军队与坤沙的武装力量发生冲突,在冲突中,坤沙认出了张苏泉,原来坤沙以前是张苏泉的下属,两人关系很好。之后国民党失势,张苏泉转而成为了坤沙的军师和训练军队的教练员。
但缅甸政府最终无法容忍坤沙的坐大,决定采用强硬手段歼灭坤沙政权。1969年,缅甸政府向坤沙发出了参加军事会议的邀请,坤沙没有多想就出发前去参加会议,坤沙一进入会议场所后就遭到了军方的逮捕。由于缅甸政府忌惮坤沙的割据力量,所以一直不敢处决坤沙。
图片
坤沙入狱后,张苏泉就一直在谋划营救坤沙的军事行动。1973年,张苏泉绑架了几名援助缅甸的苏联医生,并以此要挟苏联,苏联与缅甸政府谈判,缅甸政府迫于压力,最终同意用坤沙来交换苏联医生。但是坤沙在此后仍然被缅甸政府软禁,张苏泉紧接着亲自率兵营救出了坤沙。
坤沙与掸邦共和国
在此之后,坤沙和张苏泉一直盘踞在金三角地区,坤沙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将金三角地区经营成了自己的制毒贩毒基地。由于金三角地区的势力错综复杂,为了自身的安全,坤沙抓住机会发展壮大武装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坤沙的军队已经达到了六个师的规模,并且拥有众多先进的重型武器。1993年,坤沙在金三角地区成立了掸邦共和国,并自行担任了这个国家的总统。面对坤沙分裂缅甸的举措,缅甸政府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为了剿灭坤沙政权,缅甸政府集结了大批的武装力量。1996年,坤沙与缅甸政府达成和解。
图片
坤沙在担任掸邦共和国的总统期间,曾经严格限制金三角地区的毒品交易,而且明文规定禁止向中国贩卖走私毒品。坤沙的先祖来自中国,他曾经听自己的祖父说过列强向中国输送鸦片的屈辱历史,因此,一向视自己有中国血统的坤沙将毒品主要输送到了欧美国家,这也算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且,坤沙严格要求自己的下属,严禁他们沾染毒品,为了树立典型,坤沙枪毙了许多违背他的命令染上毒瘾的部下。坤沙的毒品质地好,纯度高,在毒品之中属于上品,因此在欧美国家拥有广泛的市场。毒品在欧美国家的泛滥成灾曾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美国禁毒专家称坤沙是美国面临的最可怕的敌人,美国政府还出价两百万美元悬赏坤沙的人头。
在坤沙政权内部,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毒品销售市场有很大的前景,但是坤沙却严禁向中国输送毒品,这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加剧了坤沙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分化。其实,坤沙不愿意向中国输送毒品是有原因的,坤沙是缅甸掸族人,掸族的汉化程度很高,掸族人在进入学校学习后,汉语是他们的必修课,而且掸族人有很多都保持着汉化的风俗习惯和社会伦理规范。一旦向中国输送毒品,那么掸族人将会联合起来,反对坤沙的统治。
图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严厉打击毒品,对从事贩毒的人严惩不贷。无数边防警察分布在边境的各个路口,对经过的车辆和行人严加搜查,正是这些敬业的警察,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将毒品拒之门外。坤沙忌惮中国力量,因此长期以来,从不向中国输送毒品。
坤沙政权的主要领导人,比如张苏泉,都是具有华人血统的人。掸族的汉化倾向逐渐引发了一些部下士兵的不满,1995年,有数千名士兵主动脱离了坤沙的管制,而掸邦共和国也逐渐走向了瓦解,在与缅甸政府军的对抗中,坤沙集团逐渐土崩瓦解,坤沙本人迫于巨大的压力,选择了向缅甸政府投降。此后,坤沙一直居住在缅甸仰光,受到缅甸政府的特殊保护,直到2007年去世。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大毒枭都是坏人中的坏人,他们无恶不作,欺男霸女,为了得到可恨的毒品,残酷地逼迫无辜平民去种植和提炼毒品,有无数人因为大毒枭的贪婪无度和心狠手辣而丧命。
图片
然而,在世人眼中,大毒枭坤沙却有两副形象。据公开资料表明,坤沙长得很面善,他并没有凶神恶煞的面孔,并且坤沙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亲人眼中,坤沙更像是一个和蔼的知识分子,他很尊重那些有学识的人。坤沙管理毒品组织纪律严明,他严格约束自己手下的武装力量,凡事能够做到让手下心服口服。
在毒品组织内部,坤沙与手下以兄弟相称,他对手下很讲义气,而且对于他势力范围下的民众也没有过分压榨,甚至有传言说坤沙对金三角地区的平民很优待,经常会送给他们生活物品表示关心和慰问。与此同时,坤沙还用走私毒品的利润和资金拿出来修建学校,以此来培养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人才。
对待其他势力的时候,坤沙不择手段,阴狠毒辣。无论怎样,他都是一个大毒枭,从事的都是违法犯罪的活动,理应受到相应的制裁。他所做的一切,无论好事坏事,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尽管他叱咤东南亚多年,中国的强大,也让他不敢踏入一步!
段希文与张苏泉的关系
张苏泉 1930年出生 辽宁人 黄埔二十期学员
1948年,张苏泉从黄埔军校毕业,时年十八岁。
每一个刚毕业的人,都是踌躇满志的。十八岁正值热血沸腾的年纪,他运气很不好,因为刚刚出师的张苏泉还没见过工地,包工头就跑台湾去了,他连活都没来及干,所以连讨薪的资格都没有。1949年,张苏泉跟着讨薪的工友们一起去了台湾,虽然没资格讨薪,混饭总是可以的。从毕业到离开大陆,中间几个月只够收拾行李。
到了台湾之后也没什么事干,吃吃喝喝还能去军中乐园玩玩,没事喊两声反攻大陆告慰一下校长。后来反攻大陆的旗帜渐行渐远,一直到1958年,这9年时间张苏泉籍籍无名,那一年,国军有了自己的特战总队,张苏泉成为了一名特战军官,时年28岁。
1959年,他的部队被派往滇缅地区增援国民党在这一带的孤军,张苏泉就此来到了金三角。这一去,再也没能回来。
在金三角的日子想来不会好过,一望无际的森林、神出鬼没的瘴气、热带雨林的气候,睡个觉都经常被裤裆里的虫子咬醒。这里的一切,想来张苏泉不会多喜欢,他本来也没吃过多少苦。好在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只过了两年。1961年,在美国的干预下,台湾宣布将缅泰地区的残军撤回台湾,这在国民党的眼里,是党国给予军人的一项福利,所以,你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拒绝,这不是命令。
对于当时的残军来说,去还是留,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将改变他们后半生的命运。一旦做出选择,永远不会再有回头的余地,除非蒋介石抽风要先统了缅甸。然而,更为残酷的是,面对这样的局面,亚细亚的孤儿们无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后半生的所有岁月里,他们都将怀念当年被他们抛弃的另一种选择,这就是选择本身的残酷。
即使这样,绝大多数人仍然选择回到台湾。虽然是残军,可在当时,那是一群见过大世面的人,至少相对于金三角土著来说确实是这样的。当时的金三角一片赤贫,大多数人不知文明为何物,相比台湾的美丽富饶,这里确实毫无吸引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怎样,台湾好歹算是自己的国土,那里生活着中国人,根在那里。
张苏泉留了下来,台湾方面说张苏泉是自愿留下的,还有一种说张苏泉是台湾军方暗中布下的棋子,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台湾方面一直给张苏泉家人发津贴。至于哪种说法最靠谱,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我个人认为是扯淡,张苏泉留下是做雇佣兵的,相对于段希文等人的正经部队来说,张苏泉毫无利用价值,最可能的是,张苏泉在金三角混好之后,残军趋炎附势拉上的关系。
后来,张苏泉在金三角拉了一帮兄弟当雇佣兵,在掸邦、老挝甚至泰南曼谷一带混了两年时间,时间就到了1963年,金三角毒王时代初露端倪,坤沙报了家族血仇,仍然是一个地方土司而已,在当时掸邦千千万万土司中,坤沙并不显眼。那一年,罗星汉正和杨振才在一起与缅甸政府军缠斗,焦头烂额。我相信这两年时间里,张苏泉一直在观察,他看中了一个人,在千千万万土司中,他挑中了当时已经继承了莫莱山寨土司的坤沙。
1963,那一年,张苏泉选择了坤沙,坤沙也选择了张苏泉,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是一个邪恶同盟。可这仍然是我见过最坚固的同盟,最真诚的友谊,他们是彼此最坚强的后背,至少在早期,他们之间没有猜忌和斗争。
张苏泉到坤沙大营之后,将自己手下两百多名正规军撒进坤沙的队伍,用最快的速度将本来的乌合之众变成了训练有素的军队,在缅甸军人政府对地方土司下手之前,抢先向政府投诚,积极配合政府剿匪。这在当地人看来是一种背叛行为,但他们得到大量援助的同时吞并了大量掸邦的山寨,使得坤沙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急速膨胀,这一切战略的制定,全是张苏泉的指挥成果。至于坤沙,和张苏泉比,他搞阴谋只能算刚入门。
再往后,就是坤沙不听张苏泉劝告,强行启动世纪商队,结果几十吨鸦片被罗星汉联合国民党残军给劫了,最后老挝的温拉迪功将军又扮了一把黄雀在后。导致坤沙和罗星汉两边都实力大损。
坤沙铩羽而归,回到大营之后,张苏泉立即筹划报复行动,以少胜多,从杨振才到罗星汉,几十年的积累被张苏泉一夜之间荡平,最后罗星汉化装成当地农民,孤身一人逃往仰光。
消灭了罗星汉之后,坤沙在掸邦木秀于林,危险渐渐逼近,政府军的狂风马上就要来了。东北军司令丹定(一说为史定、史丹定,由于没人专门修史翻译,所以人名地名经常错乱。)邀请坤沙开会,成功诱捕坤沙。张苏泉在坤沙启程之前即已经判断出危险,所以在坤沙出发前,让坤沙下令将军队指挥权给予自己。
所以,在坤沙被捕后,得到消息的张苏泉立即命令炸毁武器库和大本营囤积的几十吨鸦片,每人只带一支枪和大量子弹跑路,当然,还有一部分重武器。最终摆脱政府军和罗星汉的追击,将部队驻扎在泰缅边境的满星叠。这个位置非常巧妙,虽然离缅甸很近,但归根结底它是泰国领土,与残军成了邻居,泰国对这里鞭长莫及,缅甸军队过不来,就这样,他们生存了下来。
此后部队士气低迷,张苏泉改贩毒武装为「掸邦革命军」,使原来为钱卖命的军队立即有了理想,换一种说法,他们有了军魂,士气大振。为了稳住坤沙的亲信,这支部队精神上的最高司令还是坤沙,同时张苏泉积极营救坤沙,但很久都没有任何成果,导致很多人怀疑张苏泉不想营救。就在阴谋论越来越多的时候,张苏泉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决定,他派出了坤沙的叔叔(亲叔)主持营救工作。这是非常高明的一招,一下封住了所有人的嘴巴。当然,张苏泉本人也是想营救坤沙的,这是对朋友的忠诚,也是识时务。因为他明白,越落后的族群,血统就越重要,「掸邦革命军」本身打的就是民族牌,靠一个汉人血统领导是没有前途的。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另一个可能——张苏泉不想当出头鸟。
虽然派出坤沙的叔叔,但这货是个草包,让他做这个事只是一个门面,封住幽幽之口。实际上坤沙的下落以及营救行动都是张苏泉一手策划的。张苏泉先派人绑架了两名在缅甸的苏联医生,当时苏联不怎么管,缅甸政府军见苏联不管,也就没了营救人质的动力,直接派人以营救人质为名强攻「掸邦革命军」,无所谓撕不撕票,撕了算你的,不撕你养着,当时缅甸就这么想的。苏联政府和缅甸政府的行为大出张苏泉的意料。这说到底是资本主义思维对共产主义的误解,美国人重视人权,政治也好,权谋也罢,人家总统可以为一个公民跑去新加坡,跑去朝鲜,苏联领导人估计是太忙了,就没把这事放心上。
张苏泉看着屋里两个没了价值的人质非常无语,他不明白为什么苏联不重视自己的公民,现在这两个医生白吃白住还不能有任何差池,只能好好养着,都养成两百多斤的胖子了,苏联也不来要人。但是张苏泉就是张苏泉,他有办法。他派人去仰光将大量人质的照片散播给了各种各样的西方记者,一时间苏联受到强烈指责。同时,张苏泉通过以前的关系找到残军司令段希文(张苏泉本来就是国军,很容易联系。)通过段希文联系上了泰国的坚塞上将,送了大量金条,让坚塞上将飞去缅甸从中斡旋,最终将坤沙救了就来。
此后事情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1995年,张苏泉因病离职,去向成谜。一说去了台湾,一说留在了缅甸,还有说他死了。这件事情到2011年才弄清楚,2011年6月3日,张苏泉死于缅甸仰光,很可能那次出来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台湾。
张苏泉私德很好,一生只有一个老婆,在当时的金三角,连个普通的叛军连长都能三妻四妾,但他始终如一。他可以很富有,但他不爱钱,死时没有豪宅,只有两间破屋和一个破败的电影院,也可以叫录像厅。他对朋友一心一意,在坤沙落难时没有选择落井下石,这一点尤为难得。在坤沙怀疑他的时候,他没有负气出走,而是全心全意辅佐他的朋友。在坤沙离总统宝座最近的时候,他离开了坤沙。在台湾要接他回去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跟着他的其他残军。他懂得国际形势,坤沙所有精彩的决定上都有张苏泉的影子,要把国际媒体玩的团团转,凭着掸邦深山里的流氓坤沙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为这不是靠天赋就行的事,这是一项技术活。
这是一个传奇人物,将大半生命以及过人的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都献给了金三角贩毒事业与掸邦人民独立解放事业,他一生都在贩毒与革命的立场中摇摆。关键在于革命成功与否,成功了就是革命家,失败了就是毒枭。他跟了毒枭大半辈子,在异国他乡造了几十年的反,却能够做到一生没有牢狱之灾,安度晚年,同时代的枭雄中,只有罗星汉的晚年比他强,那也是十几年大牢蹲出来的,如果不遇上大赦,恐怕他要坐牢到死。
他们说善恶到头终有报,说的很好听。
还有,张苏泉挺帅的。
大毒枭坤沙是怎么崛起 他的崛起和谁有关
在金三角的毒枭中,最有名气的当属坤沙了。关于坤沙的记载都比较零散,而且也都不完整,就算世界缉毒组织对坤沙掌握的资料也不尽详实。我就把搜集到的关于坤沙的资料做一个整合,尽量把坤沙的生平讲得详细一些,大概需要几个篇幅,希望大家能点击关注,支持我。
坤沙生于1934年,和上一篇讲到的另一个大毒枭罗兴汉同龄。坤沙父母早亡,是由祖父抚养。幸运的是他生在世袭的掸邦莱莫部落土司家族,没有受到什么苦难。不幸的是,各部落之间存在着由来已久的疯狂仇杀,当时的佧佤部落的酋长就一直盯着这个小土司。坤沙的祖父也就是老土司,为了保护这个家族的独苗,很早就把坤沙送到外地学习,以避开部落间的凶杀和战争。直到1954年,二十岁的坤沙才回到部落接任土司职。正是这十余年求学的流浪经历,让坤沙在严峻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
坤沙一回到掸邦山寨,便开始招兵买马,广交金三角的各民族和各路英雄好汉,建立了自己的小型武装队伍。也可能是坤沙的机遇太好,生逢其时,此时缅甸 *** 正大力支持掸邦的大小头人建立自己的武装队伍,同反 *** 武装对抗。聪明的坤沙,拉着自己的武装公开向 *** 表示效忠,一个世袭的莱莫山土司的这个举动得到了缅甸东北军区司令官貌随上校的嘉奖,并下令让坤沙担任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指挥官。貌随还担心坤沙势力单薄,百般扶持,不但提供枪支弹药的支援,还派教官训练自卫队士兵。其实貌随的目的很明确,扶持一个强大的归顺 *** 的土司,无疑是给与 *** 对抗的土司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更何况这支擅长山地丛林作战的武装,可以抵抗让国防军头疼的同样擅长山地作战的反叛武装。
坤沙也没有让貌随失望,他指挥弄亮自卫队在莱莫山附近东剿西杀,也拉拢收编了很多周围小股的武装,力量慢慢的壮大。但是此时金三角最有势力的还是罗兴汉,坤沙的羽翼尚未丰满。然而坤沙却做着一件对他将来的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收纳遁逃到金三角的 *** 残军入伙。只能说坤沙的机遇不是一般的好, *** 残军两次撤台,都为坤沙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趁机收罗了不少不愿意撤台的残军。而且残军的遭遇每况愈下,坤沙与残军的某些将领建立了密切联系,使他的收买合法化。残军的加入,也使坤沙的自卫队武装在金三角脱颖而出。坤沙收纳残军的最大收获,就是请来了残军一军六师十八团团长张苏泉,任其参谋长一职,除了握有实权,还有分享鸦片走私利润的报酬。
坤沙的此举虽然得到了同族人的非议,但是坤沙的固执己见在不久的将来就尝到甜头。坤沙也会为选择一个流落异国的外族、外姓人执掌大权而赶到自豪。在坤沙发展势力的同时,他所经营的鸦片生意也快速发展。他不像开山鼻祖罗兴汉那样,从种植到最后的贩卖无所不包,坤沙只抓住了其中最赚钱的两个环节,那就是加工和运输。生鸦片到熟鸦片价格能翻一番,再加工可提炼吗啡,价格能翻几番,但是现在有了更高的工艺,也就是罗兴汉开创的海洛因时代。三号海洛因纯度百分之四十,一公斤的售价是原材料的两千多倍,二十万马克。坤沙一手抓加工,一手税收(也就是仰仗自卫队布路卡,收取保护税)。这样坤沙实际上控制了金三角的大部分鸦片生意。
随着坤沙的发展壮大,有一个人却看不下去了,而且很生气,就是曾扶持坤沙的貌随上校,貌随刚消灭了一个罗兴汉,又扶持了一个赛过罗兴汉的坤沙,所以貌随上校决定要除掉这个眼中钉。不久之后就发生了一场金三角前所未有、骇人听闻的鸦片大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