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越不要脸的人越活得好
在生活或者职场上,经常需要拉下脸求人办事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脸"反而是一个褒义词。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与人相处的过程一般都是含蓄而内敛的,这和绝大部分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系。于是我们渐渐成为了一个薄脸皮的人,遇到事情能不厚脸皮绝对不厚脸皮。
有这样一个作家,当年他写出了在中国传播范围极其广泛的一句话,"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他就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冯唐。
能够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句的作家,内心应该也是十分内敛的。然而在他的书中,他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越"不要脸"的人,越活得好。那么对于冯唐来说,什么样的经历使他得出这个结论呢?
1、从冯唐的《一辈子不生癌》说起
1971年出生的冯唐,到如今走过四十多年的岁月,他的履历看起来十分的丰富。他著作等身,写出了许多十分优秀的作品和诗集,他的作品也被放上了大荧屏,改编成了电影,被大众所熟知的就有《万物生长》。
同时冯唐的学历也是十分之高,他不仅仅是一个作家,在商业和医学方面也深入研究了很多年。他有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和美国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两个令人艳羡的高学历,让人禁不住感慨他的全能。
弃医从文的冯唐,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其中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正是由于他人生的前半部分全部花在医学上,让他有了对人生更深刻的体验,走上写作这条路就会得出比一般人更为不同的视角思考的结论。
在前一段时间,冯唐有一篇文章风靡朋友圈,名字叫做《一辈子不生癌》,提及了人们当下都十分关心的话题——癌症。在这篇文章里,他表达出对生死和人生的全新思考,传递了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不要脸"可以让你活得更好。
于是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冯唐的"不要脸"竟然是为了延长我们的生命。在文章中,更是有他提及如何远离癌症的"九字箴言"。
2、冯唐的九字箴言
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些不可治愈的疾病都得到了良好的医治,于是人们的生活习惯方式随着现代医学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在感谢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惶恐地发现,就算医学科技再怎么进步,也有他们无能为力的疾病,比如说癌症就是其中之一。
谈癌色变是每一个现代人的痛处,生存与死亡之间,只隔着一道癌症之墙。同样,为了使人们减少对癌症的恐慌以及能够提前预防疾病,冯唐和曾经也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一样,他深知,"医人必须先医心"。
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冯唐,对医学的限制性有异于常人的理解。他知道人们对于癌症的害怕,也知道对于癌症来临时医生其实能做得十分有限。在看透这一个矛盾之后,冯唐放弃了医学这条路,转为文学创作。
他想通过他的文字使人们从心理层面就开始预防癌症,而不是到了癌症来临时再后悔。冯唐在看到国人面对癌症的焦虑,给出了九个字的劝诫,这九字箴言就是"不害怕,不着急,不要脸。"
他这九个字其实不仅仅是在面对癌症的绝望来说,同时也道尽了我们在面临不可战胜的困难时,应当有的心态。究其根本,就是要人们放松,因为当厄运来临之时,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
那个时候焦虑是没有用的,因为每个人都会害怕,但是害怕也是没有用。这种负面的情绪反而会影响后续的治疗,只有往前看,怀着一颗不畏不惧的心,坦然面对这一切,人生路上慢慢走,总会有出口。
九字箴言其中之一的"不害怕",像是我们在最初面临的压力时,老师会告诫我们,不要害怕前面有多大的风暴,只有不害怕我们才能闯过去。我们在压力下成长,从来没有一刻是没有压力的。
这也就使得我们在害怕与不害怕之间经常来回摇摆。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害怕是常态,不害怕是很少会出现的事。当我们走在成长这条未知路上起,就害怕着周围未知的一切。
害怕会使我们对自己的成就诚惶诚恐,患得患失的心态也会让我们不自觉地焦虑和担忧,这种负面情绪在背后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当病痛来临,不害怕,也是另外一种疗法。
"不着急",对于现代人来说,每个人都很着急。急着长大,急着上学,急着找工作。内心焦虑不安也会导致患癌几率增高。其实我们不用和自己的同龄人做太多比较,我们每个人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发展时间,慢慢走,风景也许会更好。
3、"不要脸"才不会生癌
对于最后三个字来说,我们也许会困惑不解,因为在大众的眼里,"不要脸"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冯唐用他的经历来解释"不要脸"才会活得更好。
冯唐说,以他之前和癌症病人接触的经验来看,好像好人身上患癌的几率会更高。因为好人一般不懂得怎样拒绝他人,总是默默地隐忍着,吞下了一切情绪。因为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就会忽略自己本身的感受。
然而自己的感受也是需要得到重视的,比如说不愉快,不舒服,这些情绪都需要立马消化,不能全部吞进肚子里。
脾气越好的人就越容易被癌症缠上身,因为在平时积累了太多太多的负面情绪,一下子都没有被消化。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当时没有被重视的不愉快都化成了身体上难以言喻的疾病。
其实我们可以不用脾气过于太好,不用太过于在乎他人的想法而忽略自己的感受。这样容易使自己的内心受到压抑,压抑如果不自知,就会导致疾病扎根。
如果能在一些事情上做到"不要脸",勇敢地拒绝他人不正当的请求,自己也会活得更加舒心,身体也会更加健康。人活一世实在是太短了,偶尔为了自己的健康"不要脸"一下,开朗豁达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冯唐:越“不要脸”的人,越活得好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
余华有一本书叫《活着》,看过这本书的人大部分都痛哭流涕,为主人公富贵的悲惨命运感到痛苦,但余华写 活着不是为了写一个人悲惨的一生,而是为了写“活着”这两个字,人为什么要活着?该怎么活着?
人活着是为了遭罪吗?活着中有一句话是余华想要告诉人们的,那就是活着是为了单纯地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而活着,这句话听起来很绕口,其实很简单,只要活着就是胜利,活着才能感受世间的一切。
话虽如此,每个人活着都想活得轻松,活得快乐,不想痛苦不想失去,想每天快快乐乐地过完一生,作家冯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议,那就是 :越不要脸的人,越活得好。这个建议一眼看上去感觉很不靠谱,实际上却大有乾坤。
冯唐这个人可以说是个作家也是个医生,他出生在北京,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并且攻读了医学博士,他的文学作品也很优秀,受到很多读者的追捧, 冯唐的身份还不只是医生和作家,在别的领域他也很有建树。
冯唐并不是他的真名,他的真名叫张海鹏,在1990年到1998年在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妇科肿瘤专业,并拿到了临床医学博士。除了学习医学,他还拿到了美国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同时还写着小说。
毕业后他既没有当专职作家,也没有当医生。 他跑到了麦肯锡公司开始工作生涯,从麦肯锡离开后,他又当上了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的总经理,之后当选华润医疗集团的CEO。
在商界冯唐如鱼得水,在文学界冯唐也作出了自己的成果,他因“万物生长三部曲”被广大读者认可,尤其是文学青年们非常喜欢冯唐的作品,很多人认为冯唐是文学界的异类,甚至拿他和王朔、孙睿进行比较。 冯唐的风格是以物质性的口语形式进行阐述,而北京则是他文学中的主题。
对于这么多行业冯唐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好奇的人,他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人生苦短,他不希望只贪恋一个东西,他喜欢不断地挑战。
他说医学是他针对人类写作的素描,其他的工作经历让他在写作上有了素材,亲自去尝试肯定是大于耳闻目睹的,就是因为在其他领域得到的锻炼,才使得他下笔有东西可写。
从冯唐的经历来看,有一个文学家和他的经历有些相似,那就是鲁迅,不过鲁迅当时弃医从文是为了解救愚昧的中国人,而冯唐弃医从文则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吧,毕竟现在中国人已经站了起来,不再是之前那些愚昧的人了。
不过,冯唐还是用医学和文学联合起来,用自己所掌握的来规劝人们如何活得更好。 在冯唐写的一篇《一辈子不生癌》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不要脸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好。
具体的建议可以用九个字来进行概括,那就是“不害怕,不着急,不要脸”, 前面的不害怕不着急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要脸可以让人不得癌症呢?
正是因为冯唐获得了医学博士,他对医学的研究肯定是远远高于普通人的,他也知道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医学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比如说现在流行的癌症。
所以在遇到生病时,遇到灾祸时,心理是十分重要的,他提出就算得了癌症也不要害怕更不要着急,因为就算害怕和着急也没有任何好处。
特别是现代人对待事情和目标都非常地着急,恨不得马上赚到很多钱实现财务自由,就算有一个不是钱的目标也希望能赶紧实现目标,这样的话就会产生很多焦虑,从而增加了得癌症的几率。
而不要脸解释起来也很简单,冯唐发现得癌症的人不是素质不高的人,也不是在生活中非常自私跋扈的人,而是大家所说的好人,一个人很老实很与人为善,则患上癌症的几率会增大。
原因就是因为一个人太好心了,性格太和善了,遇到事情就会委屈自己,即使遇到自己没有做错生气的时候也会默默安慰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默默地忍耐, 这样就导致自己的感受得到了忽视,从而使这些负面情绪伤害到了自己的身体。
这样一想,感觉冯唐所说的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很多人很爱面子,认为人活一张皮,如果没有这张脸面,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其实人活着最重要的不是面子、不是财产、甚至不是家人和朋友,最重要的是自己。
自己是自己这个小世界的中心,也是余华所说的活着就是单纯地活着,只有活着才能感受一切,如果一个人一直委屈自己或者好面子助长他人威风,只为了一个好名声,那么这个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毕竟每天活得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只有人自己才能感受到,每天陪伴自己最多的人其实是我们自己,我们从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快乐,才是真正地快乐,其余别人看起来的快乐和我们是没什么关系的。
冯唐的这九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真的可以作为人生信条来使用。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而每个人对于自己怎么活也有不同的想法,大多数人活着并没有想要扬名立万、名流千古这种远大抱负,甚至很多人也没有想要获得很多财产,挥霍一生的想法,大部分人都只想 健康 平安地过完平凡简单的一生。
但其实看起来很简单的 健康 在现代生活中,却成为了很难的一件事情,如果你现在正在烦恼,正在因为担心丢面子而委屈自己,让自己不舒服的话,那么真的可以从冯唐提供的九字真言中得到一些灵感,为自己而活,为 健康 而活。
越是“不要脸”的人,活得越有面子
前阵子,一个流浪汉火了,他叫沈巍,衣衫褴褛,喜欢捡拾废品。
与其他拾废品的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爱谈古说今、引经据典,言语间思路清晰有条有理,有思考社会问题的责任感。
有人把拍摄他的视频传上了网络,谁知一夜之间他便成了网红,成了无数人口中的“大师”。
他的住处被围堵得水泄不通,每天都有无数年轻人在门口顶礼膜拜。
很多人都费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疯狂。
朋友一针见血地道明了真相:“疯狂除了沈巍身上的反差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自由生活的方式”。
是啊,所有举着手机拍摄的人,和在直播间另一头看的人,无一不是被现实困住的人。
大多数人活着都是为了更体面以及得到别人的认同,脸皮薄、爱面子,从不敢逾越生活的藩篱一步,大家都幻想着在日复一日的奔波劳碌中,能有朝一日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又似乎离那个目标很远。
我们被捆绑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得动弹,活得太要脸面。
但沈巍不一样,他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而活。
人活着,就得不要脸一点。
就像有人说,这个世界不属于80后,也不属于90后,更不属于00后,这个世界是属于脸皮厚的。
这种脸皮厚,不是不知耻,而是放下面子,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敢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活得不要脸的人,才在大概率上最能轻松驾驭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为脸面活着
《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
电视剧《都挺好》里,大哥苏明哲自诩身为苏家的长子又是美国名校毕业生,爱面子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明明能力不强,赚钱也没有妹妹多,但回国后他却立刻召集全家人一起吃饭,在饭桌上豪气地说苏家以后归他管了。
不仅如此,还要给自己老爹买个三室一厅的房,请保姆啥的都由他包了,大嫂知道他明明负担不起在充大头鬼愤然离席,以至于最后甚至忍不住要和他离婚。
亦舒说,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生活中很多人其实都是苏明哲,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活着,别人认为什么好,就拼命活成什么样子。
更多人为了虚无缥缈的身外物,掩藏真正的自己,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筋疲力尽却还是追不上别人的背影,最后不知不觉中就这样活了一辈子。
辛苦,又不知道为了什么。
还有很多人想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又脸皮太薄,做不到无视别人的眼光。
人生走到一大半,才回过神来,原来一生的努力,都只是为了从别人那里赢得面子,自己却并非真正的快乐。
有人说,当你知道了脸是最不重要的东西时,你便长大了。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一生过得幸福的人,大多是不要脸的人。他们懂得旁人的目光是永远无法躲开的,因为世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只有学会不要脸,日子才能轻松一点。
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快乐自己
拼尽全力活成了别人的人,只是一味地取悦他人,但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你就是你,你的辛酸苦痛,到头来都是自己承受,最后为自己一地鸡毛收拾残局的,还是你自己。
所以与其为了面子活受罪,还不如不要脸一点,让自己更自在。
韩剧《我的大叔》里,男主角的哥哥人到中年被公司炒了,出来创业又把退休金赔了,老婆受不了他跟他分居。
他的生活有多惨,惨到连睡觉咳嗽都会不小心扭到腰,整整躺了三天也没人发现。
而男主的另一个兄弟好高骛远,以前是导演,后来失业在家,跟大哥一起过着无业游民的生活,惹得年迈的母亲整日忧心忡忡。
虽然一开始觉得做清洁工作很丢人,没脸面,但后来两兄弟为了活下去还是一起办了兄弟清扫房。
他们不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从打扫楼层开始生活,虽然后来并没有凭借这个大富大贵,但还是赚到了一点钱。
妈妈放心了,大哥的老婆也回来了,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很多爱面子的人,喜欢幻想过人上人的生活,却不愿意放下身段去做事。但每个最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无一不是先不要脸地去跟现实死磕,然后慢慢才能有所起色,越来越好。
先学会丢脸,再把脸面捡回来,才是真本事。
记得有一次记者问蔡澜:“高考失败了怎么办?”蔡澜回答说:“不能念大学了,你不能去麦当劳做事情啦?”
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只会换来心力交瘁,而不要脸是生活的必备智慧。
有人想当医生,有人想当农夫,有人想去麦当劳端盘子,有人想当流浪汉,都不丢脸,都是可以的,不同活法罢了,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快乐自己。
人活着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也不是活在一无所用的面子内,而是活在自己的期待里。
对不要脸的人来说,别人的眼光从来不会让他们退缩,反倒让他们迎难而上,他们比别人拥有更强大的内心,更能经得起生活的打击和质疑,遇到困境时也更能挺过去。
勇敢一点儿,没心没肺一点,不要脸一点,真挺好。
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香港最拥挤的旺角,有一条街,叫西洋菜街。
以前那里是行人专用道,每当夜幕降临,就会有很多热爱唱歌的人聚在那里,支起麦架,摆好音箱,就在人群簇拥中唱起上个世纪的流行金曲来。
每天晚上在那里唱歌的人之中,有一位女生,她原本是写字楼的白领,但她不喜欢上班:
“以前上班只记得第二天要上班必须得早睡,上班等吃饭,吃饭等下班,朝九晚五,生活很正常,但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了。”
她就去西洋菜街去唱歌。
但家人非常反对,觉得这样的职业太抛头露面,赚钱赚得不体面。
但她没有屈服,她热爱唱歌,一天又一天地坚持下去,如今已经赚得比当白领的时候多得多。
这让我想起冯唐有一句做人的九字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很多时候,即使你躺倒让别人踩在你身上走,还是会有人抱怨你踩着不够舒服。所以,别试着讨好所有人,先活得不要脸一点。
因为只有活得不要脸一点,你才会少掉很多遗憾。
冯唐讲他在协和八年,集中见了生老病死,深刻意识到一件事:人终有一死。
“这似乎是句废话,但很少人在盛年认识到这点,更少人能够基于这个认识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为人是要死的,所以,一个人能支配的有效时间非常有限,所以,要非常珍惜,每一餐、每一天都不要轻易给无聊的人或事。”
曾看到过一个报道,临终照护者记录过将死之人最常见的 5个后悔之一:我应该要有勇气诚实的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
人的一生无论看上去多么艰难曲折,但到了回首往事时,大都会显得平庸无奇。
每一种活法都会有遗憾,但我们不应该等到最后一刻,才因为想到“糟糕”、“应该早点做”,而悔不当初。
不按照自己想的去生活的人,永远都只能围观别人的生活。
活得不要脸一点,不要害怕别人的目光,去试一试,即使不能证明自己可以,那也要证明自己真的不行。
越是不要脸的人,活的越成功
我是一个不知脸的人。——孔子说
调侃了一下孔子,因为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待求知方面,孔子才不要什么脸皮,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干嘛为了脸皮装着知道?这样你才会得到真知。三个人在路上走着,他们其中肯定有我值得学习的老师。圣人如此不要脸,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不要脸有两种人:没有做人底线和道德的人,这类人不得善终,比如汉奸;还有一种人,率真随性,放下无谓的自尊和面子,不为他人眼光而活着的人。
只有不要脸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 ——任正非(华为总裁)
01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000多年前,那个从恶少胯下爬过去的少年,或许回家后在被窝中痛哭了一番,史书并未记载。但此后他肯定心再无芥蒂,因为他志在天下,区区之辱,何足挂怀。
《续金瓶梅》第三回:“如韩淮阴贫时受了胯下之辱,后来以千金谢了漂母,把恶少封了官,真如太虚浮云,有何挂碍!”
这个叫韩信少年,后来给了曾经开导过、帮助过他的洗衣老妇人很多钱,还找到欺辱他的恶少封了官。
那个楚霸王项羽,在乌江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貌似壮烈,但为了面子,一时失败,不肯渡江再面对熟人乡亲,钻了牛角尖,既害了心爱的女人和宝马,也失去了赢得天下的机会。因此,非常“不要脸”的刘邦取天下,是顺理成章的事。
要饭吃的如果还要面子,就会饿死;脸皮薄,不敢向姑娘表白,结果她被别人勾走了;推销员没有死皮赖脸的精神,公司马上让他卷铺盖走人。
放下玻璃心,真男人也;死要面子,活该饿死。
02
认识一个退休的官员,曾经在单位也做到了副厅级,退休后给一家公司当个顾问,每天上班后,指使小姑娘,来,沏杯茶;再来,擦擦桌子;再来,.......本为举手之劳,为了身段和面子,却让整个公司的职员很是看不起。
还有一位朋友,小有成功,虚荣心随之上涨,喜欢端端架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其实私下里,大家都很远离,同学聚会时,很少约他,据说在单位人缘很差。
同学聚会之时,大家最喜欢,发自内心尊重的,往往是那种“不要脸”、说什么也不在意的大脾气的人,这种人往往活的很滋润,朋友很多,人缘很好,生活、事业很成功。
其实想要被别人尊重,就要从放下自己开始。
03
做到这三点,可以免于得癌症: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作家冯唐
脸面,其实就是自己可怜的虚荣心,你以为别人在意,其实除了自己在意,别人根本不会当回事。长寿之人,从来不会是心量小,要脸面的人,这些人活的太累,活在别人眼光中,哪会开心。
失败了,不要脸一点,把脸一抹,越战越勇,人们更高看一眼,命运往往会眷顾你;
无知时,不要脸一点,坦然面对自己的无知,不耻下问,慢慢会超越别人。
不要脸,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状态,在修炼不要脸的路上,努力登峰造极,达到大巧若拙,就离成功不远了。
颠覆自己、死磕自己,换一个不要脸的生活方式,也许世界会为你改变,拥有以前不曾拥有的东西。
一个人真正变好的时候,往往是从“不要脸”开始的
01
《旧约》中有句话:“水中映出的是自己的脸,心中映出的是自己的人。”
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为了好看,有的人想尽办法化妆,有的人不惜用刀整容。
愚蠢的人给别人好脸色,给自己和家人坏脸色;聪明人不再在乎自己的脸,他只在乎自己的心。
一个人真正变好的时候,往往是从“不要脸”开始的。真的,你不用为了一张脸为难自己。
02
如果你存更多的钱,别人会对你评价很高。
有人说:“当你成功了,你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失败者总是错的。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你赚钱,你就是赢家。你的脸不是脸,而是钱。
平日里,你和朋友一起吃喝,大家互相吹捧,都很有面子。当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当你要钱的时候,你会丢面子。
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不管你是借给别人还是拒绝借,你都觉得很爽。
手里有吃的,心里却没有慌。有了存款,事情就好办了;我生病的时候没那么害怕。如果你去任何地方,当你张开嘴时,有人会加入你。
03
不要脸,成功的渠道更多。
巴菲特曾经说过:“哲学家告诉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明天好不好,不是“自我推销、自我吹嘘”,而是一种过踏实生活、赚钱的方式。
一个人要想真正变得更好,就必须做实事,真正赚钱。
放下面子,爱情成功。俗话说,追求一个人,一定要“胆大心细,脸皮厚”。厚着脸皮示爱,主动送礼物,开始聊天,两个人的交往会更多,恋爱成功的概率也会更高。即使人们拒绝,他们也不会感到委屈,仍然相信爱情。
放下面子,创业成功。创业之路,不仅仅是在办公室,更是在黑土地和尾气重的街道。有些人通过清理下水道赚了很多钱;有些人养猪养鱼,赚了很多钱。
走高端路线,就能成功;也走低端路线。放下面子,愿意做任何卑微的工作,你就成功了一半。
放下面子,求成功。“出门看天,进门看脸”,求助靠脸。脸皮薄的人,被拒绝的时候,真的放弃了;脸皮厚的人,紧紧抓住别人,才有机会。
留面子,留钱,成功。当你拒绝借钱给别人时,你就不会被“不还钱”所困扰。拒绝借钱给穷人,借钱讲原则不给面子,才是明智之举。
一个人成功的方法有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要敢于放下面子。
04
表情自然的时候,人真的很美。
作家亦舒曾说:“我也希望明天不用起床,不用处理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不用扮笑脸努力升职找人...一切都太累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戴着口罩生活。遇到比自己高的人,主动去迎接,说很多奉承的话,陪着笑脸;遇到大明星的时候,用力往前推,希望能得到一些光亮。
很多时候,为了宣传某件事,你不得不陪笑。我经常请别人喝酒吃饭,即使喝醉了,也要坚持住。这就是“舍命陪君子”的勇气。
人到了一定年龄,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就会发现,靠自己比靠别人好。
这辈子,最好的人脉就是“有价值的你”。当你有价值的时候,更多的人来和你一起工作,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你。
因此,一个以自然的表情对待他人的智者,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撕开伪装的那一刻,你会如释重负,脸上有大自然的美。
人在 社会 上混,虽然努力,但没人能自助,随缘。
05
学会翻脸,欺负你的人就少了。
我的一个女同事,三十多岁,还没找到人。
表姐主动接近她,问她为什么没有对象,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太过在意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以前她会好好说话,认为自己的圈子太小,收入太少,降低了自己的吸引力。这一次,她鼓起勇气说了几句话。
她说:“表哥,如果你这么关心我,你可以帮我找个好工作,让我多赚钱,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好吗?”
这位女同事说,自从她学会了做一个胆小鬼,身边的人对她就客气多了,也没有人提出过单身这个话题。
作为一个人,你应该转过脸来。你总是低头给别人面子。别人觉得你太好说话,处处为难你,经常暴露你的伤疤。
给别人一点面子,别人会看得起你。
06
“不要脸”的人控制自己的生活。
人真的不必为别人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
想要一张脸的人就像被绳子绑着。如果有人要你往东走,你不能往西走。受制于人,这样的艰辛其实是自己造成的。
不要脸的人摆脱浮躁,不在乎别人的脸色,不被过去的风风雨雨所困扰。永远不要把虚假的东西当成珍宝。
商人冯唐说:“生活没那么复杂,你只需要不要脸。”
嘲笑你的人值得微笑,对你残忍的人不必客气。
做男人不容易。做自己很重要。
愿你,作为一个好看的人,凡事顺从自己的内心。
愿你历经沧桑,慢慢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