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详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详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龙骨介绍
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
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①五花龙骨
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以质脆,分层、有五色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②龙骨
又名:白龙骨(《千金方》).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但一般以五花龙骨为优。
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龙骨:刷净泥土,打碎。煅龙骨: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纲目》:"近世方法,但煅赤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广记》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著人肠胃,晚年作热也。"
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肠脱。"
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本草正》:"甘,平,性涩。"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②《药性论》:"忌鱼。"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本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