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服用方法常识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服用方法常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喝煎的中草药,有哪些要忌口的?
中草药是一个配伍的方子,中草药配伍本身就有一些禁忌,比如十八反、十九畏,即有些药和有些药配在一起是有毒性的,有些药和有些药配在一起就没有效果。当然医生开的方子一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医生开方以后,服中药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服用的时间,如果胃不太好,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服用比较好。另外就是在服中药的时候,不要喝浓茶、牛奶、豆浆,这些食物容易影响中药的疗效,同时也不要吃一些特别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当然也不能喝酒。有些治疗风湿的中药,可能喝点酒有好处,但一般服用中药的同时不宜饮酒。还有服用参类的中药时,不宜吃萝卜,因为它可以减少参类的作用,同时最好不要服用绿豆汤,因为绿豆汤解毒,可以减轻药效。因为中药需要有配伍的作用,如果加一些别的东西可能会减轻疗效。
一般中药服用的过程中:
1.要忌寒凉、辛辣的的饮食;
2.服中药期间不要吃的过饱;
3.饮食要清淡,水果也分寒凉、辛热、平,服药期间也要注意;
4.重点看你服中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比如:治疗失眠要睡前一个小时左右服用;舒筋活络的中药汤剂比较伤胃要饭后半个小时服用;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要早晚饭前半个小时服用等等。
喝中药有些也是要忌口的,不同的药方,不同的体质忌口的食品不一样。
1 阳虚体质:忌口西瓜,梨,苦瓜,薏苡仁,冬瓜,绿豆等凉性的食物。
2 阴虚体质:忌口辣椒,胡椒,花椒,肉桂,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
具体要看你是什么体质,以及开的什么方子,这样才好说忌口什么食物。
一直以来,中医治病都有忌口一说,而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在中医看来,饮食同样是诱发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好好的来聊一下食物诱发疾病以及中医忌口这些内容。
在中医看来,自然界的万物皆存在偏性,而这些偏性即是诱发疾病的原因同时也是治疗疾病的工具。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味,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
这一点,清代章杏云所著《调疾饮食辨》一书中就说到,“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
所以,长期坚持某一种饮食习惯就会导致某种疾病的产生。比如,过食寒凉之物,就会导致体寒,过食辛辣肥腻之品,就有可能能导致实热体质。所以,追求膳食平衡以及多样化不仅仅是西方营养学的追求,同样也是中医对机体调养的要求。
与中医的基本治法相同,不同治法之下的人忌口的东西也有所相同。
比如,中医中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同样适用于日常的饮食禁忌,根据自身疾病的寒热属性选择食物或忌口。
如病人证候属寒者,一般要禁忌寒性食物,如鸭、芦笋、藕、西瓜、梨、绿豆等;
病人证候属热性者,需禁忌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虾、黄鳝、葱、姜、大蒜、辣椒、橘子、荔枝等。
总的来说,就是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所吃中药与食物性味有无矛盾;二是所吃食物对疾病有无不良反应。
根据上面的原则,关于中医的忌口主要包含以下的内容:
中药吃多长时间为好?
任何药物,包括中药,都不能长期服用,服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停用几天。一般来说,口服一个月左右需要停药一周,然后进行下一个周期的治疗。与西药相比,中药副作用小,但仍有一些副作用,尤其是一些祛风除湿的药物,对肝肾的影响仍然很大。许多人口服中药后还会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因此长期服药后有必要检查肝肾功能。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服用方法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服用方法常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