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酒炙当归与当归的区别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酒炙当归与当归的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0个中药方中9个有当归,中药当归为何如此受欢迎?
自古以来,中药当归在很多药方里都有出现,很受欢迎。下面我就中药当归的来源、功效及应用、古书记载、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主要生长在高山多雨地区,喜阴凉、湿润地带,全国主产区为宁夏、甘肃、云南、四川等,其中以甘肃东南部岷县(古秦州)气候湿润凉爽、海拔适中,极适宜当归生长,其地产的当归气味香、油性足、产量大、质量好,习称“岷归”、“秦归”、“西归”等。 李时珍《本草纲目》曾曰:“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它处。”可见,历代本草记载的当归均以陇西(今甘肃)产者质量最好。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药材,而且很多人都知道当归对人体有益,并且经常用它来煲汤,在很多中药方剂中也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所以然。当归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方剂配伍应用十分广泛,有“十方九归”之说。
(一)补血要药 止痛甚佳
中医药书籍记载,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 张仲景认为当归有养血、补血、调经止痛之功及养血安胎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称当归为“子归”,以治妇人“漏下绝子”故名。 当归的运用历史已有数千年,古人一直把它当作妇女调经要药。当归作为补血要药,广泛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及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因其具有良好的止痛功效,善止血虚、血瘀之痛,故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打伤痛及痈疽疮疡等亦常使用。此外,还能补血润肠通便,治疗血虚肠燥便秘。”
(二)炮制不同 药效有别
当归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酒炙后,增强了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土炒后,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炒炭后,以止血和血为主。在实际制作中,一般以生用和酒炒用为主。 此外,当归的不同部位,头、身、尾、全当归分别入药,效用也有所不同。当归的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归头,补血用归身,破血用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归。
(三)食补良药
当归配羊肉
冬季温补药膳,当归配羊肉。《济生方》中有当归羊肉汤、《千金要方》中有当归烧羊肉等,其配方和制法很多,但都离不开当归和羊肉。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被认为是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与当归同用,能充分发挥二者功效,使二者相得益彰。《金匮要略》中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产后腹中㽲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安神补心丸和养心安神丸有哪些区别?
1、组方成分不同:安神补心丸的主要成分为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安神膏。方中丹参,活血,和血,补血,安神定志,以活代补,祛瘀生新。五味子养血生津,交通心肾,助丹参补心安神;石菖蒲开窍豁痰;安神膏系由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女贞子、首乌藤、地黄、珍珠母混合而成,补益肝肾之阴,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安神,滋阴清热之功。
养心安神丸的主要成分为五味子(醋炙)、首乌藤、合欢花、黄精(酒炙)、当归、丹参、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炙)、知母、磁石。方中五味子交通心肾,宁心安神;首乌藤养血安神;合欢花解郁安神;黄精补气养阴,益精养血;当归补血活血;丹参活血祛瘀,清心除烦;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远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知母滋阴降火;磁石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智,宁心安神,交通心肾之功。
2、功能主治不同:安神补心丸具有养心安神之功。用于心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养心安神丸除具有养心安神作用外还具有补肾益智之功。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少眠多梦,头晕心悸,耳鸣健忘,倦怠无力。简而言之,安神补心丸具有补心血,清虚热之功,养心安神丸具有补肾益智,滋肾阴,降心火之功。
3、临床应用不同:二者分别侧重于治疗不同的证候。
安神补心丸侧重于治疗心血不足兼阴虚火旺证,症见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烦躁易惊,心悸,头晕耳鸣,失眠健忘,面色不华,唇舌色淡,口燥咽干,盗汗,烦热,舌淡红少苔等。
临床上也可用于贫血、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等见上述证候者。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酒炙当归与当归的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酒炙当归与当归的区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