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给小学生讲中医药小知识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给小学生讲中医药小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把中医药列入小学课本,有什么好处?
既然英语都能堂而皇之的跻身主课之列,为什么在一些洋奴眼中,作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中医文化就不能进入教科书进入学校了?英语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这么多的洋奴才出来,而是让你们了解世界用的!个人觉得中医不但要进入小学课本,更是应该贯穿整个小学中学大学,应该作为必修课!
中医药教材引争议#中医之所以还有存在的价值,是因为其对生命的认识超越了现代科学,其对健康、疾病、病因的认识角度独特,其治疗途径充满智慧,能解决很多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健康问题。这才是中医学中最宝贵的财富。给中小学生讲几个中医历史故事的中医教育毫无意义。小学生也理解不了中医的内涵,强烈建议高中生开始接触中医,教材就用邹时祯的《什么是中医》。丹参系列药品完全是在西医理论的指导下开发,除了是植物药几乎和中医毫无关系,严格的说不可以称之为中药。
将中医药列入小学课本值得商榷。如果某一个或者某一些学校试点无可厚非,不过全省或者全国推而广之,就有百害而无一利。理由如下:
1,教材由谁来编写,内容应该做什么取舍。众所周知,中医药包罗万象,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什么是重点。汤头歌还是经络学,黄帝内经还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医案或是验方?
2,谁来教?教材有了,师资哪里去找?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医用402个,其中要害穴位有108个,有活穴和死穴之分,不致死的穴为72个,致命为36个,等等。教不教,谁来教?
3,让孩子多保留一点天性吧!中国的孩子恐怕是世界上最累的群体。除了正常上学完成学业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提高班,兴趣班,好不容易小学快毕业了,还有"衔接班",又要学中医药! 完全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其实,中国的孩子应该多到大自然,博物馆去看看,少在教室里待着。可怜现在的孩子,除了玩"电游",就不会玩其他游戏了。
中医药知识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该继承,提倡,发扬光大。让孩子掌握基本逃生自救知识,识别一两种中药材,如"七叶一枝花"(止血),红糖姜汤预防感冒,早睡早起,饮食平衡不挑食足矣。
教育应该取消幼儿园的英语,改用道德教育,使小孩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好坏,什么是善恶,小学才开始英语,五年六年开始教人体的器官功能和作用,初中语文开始讲解从中医出来的词语,比如肝胆想照,让学生从词语了解中医,才不致象方舟子这样的博士生理功能都不懂而抵毁中医。
给一年级的小孩上中医课,讲什么内容比较好?
小学生记忆力最好,可以先接触中医四小经典启蒙:《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和《濒湖脉学》。数百年来,中医四小经典一直是中医初学入门必备之书。学医之始,先明药性;悬壶之背,熟背汤头。医学立论,皆本古义;脉学博奥,掌握非易。
小时将经典背熟记住了,长大了自然会运用。
《药性赋》
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50余种。
《医学三字经》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给小学生讲中医药小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给小学生讲中医药小知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