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药小知识100条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药小知识100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你了解多少?
这里仅谈宫廷中药秘方。首先是安全性,所有秘方药所用的药均为安全药,所谓的安全药是中医经过人体双盲试验得出的结果;当然也是经过长期临床验证为安全的药物。其次是有效性。秘方药都是在历史经典药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造丶升华而得,具有浓缩和催化功能。因此,远比历史经典药效果好,同样是长期经过临床验证为高效的药物。总之,中药用药总的原则是安全性为首要标准,然后才是对症丶高效的原则。遗憾的是,许多患者只关心疗效;许多患者只知急性素药的危害,不知慢性毒害同样是要命的,甚至可能比疾病本身更可畏。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于中药的安全性,有効性,是要在两方面学习。要应用一个药,得先熟悉它的性味功用,所含药物成分,是否有毒。在使用过程跟踪临床効果。学习一个,掌握一个,用一个。治不同病,用不同药,病治多了,药也就熟悉多了。对于有副作用的药,可以用相解的药配合,减轻副作用。或者尽量用代替药。在治病药方配伍,尽量做到有効,无副作用,不伤身,还得有益健康素质。中医治病贵在抢时间,争取疾病在前期治愈,不使恶化,是关键成败的因素。要有原则,治病还要兼顾强身,不能治一病又生一病。
中药不是西药,中药中的阴阳、天地、五运、六气、臭味…不能用物质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去衡量!例如,周旋不息谓之天,真太阳升落,真月亮盈亏问你怎么量?物形科学没法量,象形科学确科学标之于数,象数与术数,西医学完全不同,一窍不通!……有一天,西医知晓了现代中医丢弃的理论,自愧不如,这可是“万年”形成的科学理论。西医牛哄哄,太多不足、太多错误。不要以为我是中医,我是几十年的西医!
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靠五个方面保证:
1、流传下来的经典药方;
2、用药讲究草药的原产地;
3、讲究草药间的配伍;
4、用药成方讲究君、臣、佐、使。
5、讲究第一付药“投石问路”的效果。
中医那么多方剂,是如何记忆下来的?
古代的中医先生,大多是年轻时就跟随老中医跟师学习十多年才能慢慢的独立行医。在这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不学其它学科,只学中医书籍,记住几百个方剂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些方剂多数是有其基本方的,四物汤,六君子汤,川草乌汤,基本方加味后又成为一个新的方剂,或者两个基本方剂合方后又成为一个新的方剂。还有取方剂君臣佐使主要药材的一个字做为方剂的名字,很多的记忆方法。不过,现代社会人们学习的知识多,获得的信息量大,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记忆中医这么多方剂还是有相当困难的!
我有一亲戚,家传中医,从小就学背药性和方剂,背了十几年方剂,但他爹就不教他看病,他爹说看病好学,方剂背不好就算知道了是什么病也看不好,结果传授他看病只用了很短时间就教会了。中华古中医药方几乎可治百病,但从成千上万古方中信手拈出能对症的方剂很难,更不能看病临时查药书,只所以说中医不行,是医生把古方全忘完了,基本功没有了,能记住的只有几个简方剂了,怎么敢去给人看病?要知道古方都是实践出来的验方,一个方剂多味药,剂量可以多少调剂,但少一味都不行,比如六味地黄丸,必须六味齐全,少一味多一味都不行,更何况古方剂那么多,所以必须从背方剂入门,不会背方剂就不能当医生,否则就是害人,另外真正老中医治病都是一剂见效,三五剂除根。可现在中医开药都是一开一个月甚至两个月,都是庸医啊。我曾经问过亲戚什么人可以学中医,他说只要是讲道理的人都能当医生!
呵呵,这个我是比较有经验的。
首先,第一步是肯定是学习药性了,这是基础,必须要牢记。
第二,药对,就是二位药的组合,或者三味药的组合。大概有一百多种组合。熟练组合配方后。记方剂根本不用死记硬背。都是由对药配伍而成。
第三,以后临床遇到药方加减,医案学习。等等。能清晰找准方剂中心。不会临证胡乱加减。很多临床医师疗效不好就是因为药对基本功不扎实。
你好,我是方玉的心家,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你问:“中医那么多方剂是怎么背下来的?”我回答你:“是的!”学习是非常辛苦的,是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或汗水。
第一:学中医没有捷径,方剂肯定是要背诵。
学习中医,要背诵的东西太多,像什么药理、药味、药性、方剂、经络等等。
有一些基本的方剂,记熟了以后可以灵活运用,可以在一些基本的方剂上面去加减。所以你熟悉了一些基础的方剂后,也会熟悉到另外一些相近的方剂。
第二:找出背诵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比如说,我们在背诵方剂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些谐音,把方剂组成一句顺口溜,这样的话便于记住方剂。
也可以找出最佳记忆的时间,比如清晨,科学家发现人在清晨的时候,记忆是非常显著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到你一点点的帮助。祝你心想事成,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药小知识100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药小知识100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