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知识总结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知识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学习中医?
学中医,无非三种套路,1,师徒传承。2,学校学习。3,自学成才。
我觉得最理想的是师徒传承。中医博大精深,不可能有通才。以师徒传承的方式,专攻其一门,才可能出类拔萃。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效率低,一位老师带三五个徒弟得好几年,学的好坏还不能预计。
学院式学习,就像规模化生产产品。看似无所不能,却是泛泛而已。将来医生的量是出来了,质肯定不如师徒传承。
自学成才这一路,需是天纵之才。当然有这爱好都觉得自己有天赋,但是能像张元素这样的有几人?
有人把医生诊断分三六九等,岂不知望闻问切本身就是诊断的四种方式,是并列的,只是医生所精通的手法不一样。有人一看气色便能胸有成竹,有人一切脉便诸事明了。所以不能以诊断方式确定医术高低。还有人以为针灸比较简单。针灸一般作用于药物不能达到的部分,对于十二正经以外的部分要非常清楚。恰恰这些好医生所学内容很偏,是中医的中药补充。只是现在以针灸为方式的江湖骗子很多,坏了这一门的名声。但是这一门绝对不浅薄。
据说张元素写了《医学启源》教徒弟李杲,师徒俱是宗师级。初学者可以仔细学习一下。
我分享一下我非中医学学历学习中医的历程,供大家参考。
一、我在学校里学的是中药学,也学习了一点中医基础理论,但是印象并不深刻,后来毕业后在一家中医院工作,切实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觉得中医很神奇,我记得我们医院有个老大夫会用周易给人看病,还能算丢失的东西在哪里能找回,就觉得这个东西太玄了,后来我就找这类方面的书看,发现看不懂。
二、本身我身体也比较弱,我就开始看一些养生的书,记得最喜欢的就是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还有一些按摩方面的书,关键是这些书都能看得懂[捂脸]。
三、再后来我就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师,他看我悟性还可以,就让我看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这几本书,开始也看不懂,找了很多白话文注解看。
四、有了一定基础后我又学习了《周易》《四柱命里理》《五运六气》等比较玄学的东西。
五、再后来正式拜师学习中医了,走中医师承之路了,系统的学习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以及内,外,妇,幼儿,针灸等。
六、现在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很多中医知识需要去学习,去实践。
七、所以我觉得学习中医兴趣跟悟性是很重要的,而且一定要有大医精诚的境界,入门的话可以看着中医的科普,简单易懂,有点基础的就看些中医院校的教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分三部分:医理、医药、医法。
有人从难入门:《内经》、《本经》、《伤寒》+《金匮》
有人由易入门:《内经知要》/《医学三字经》、《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
有人看教科书:《医宗金鉴》(清朝的医学教科书)
有人一两本书入门:《灵枢》、《幼科铁镜》(火柴棒医生)
有人读书无数:《千金方》、《外台密要》《临证指南医案》、《张氏医通》、《……》
有人一科入门:《傅青主女科》
有人怪诞入门:《辩证录》、《三两三》
中医涵盖太大,各有所长,其实根本不统一。
基本上分为大方医和卖药医。大方医基本上是摸脉开方的医生,基本上都是《伤寒论》的路数。卖药医就是家传秘方,以此为生,有单方一味气死老中医之说,因为有些的东西完全说不通为什么,但它就是能治病。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知识总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知识总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