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学医药知识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自学医药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自学医学?
"如何自学医学"?为什么大家总是把中医看得那么神秘,那么玄乎?谈点我的成中医成长,我的中医就基本靠自学。当兵6年,在部队常跟卫生员出去给附近百姓治病,他们用银针、中西医药等将哑巴治到能简单语言,和一些其它病,退伍后其它工作不顺心,在选择究竟是学中医还是西医时,因是文革学生,英语成了拦路虎,固只好自学中医,曾上海中医函大,河北中医学校,贵阳中医函大,边干边学,又因单位每次只有西医考题,不得已又学西医应考,成了中西医结合。现在已甲子有五,朋友、家人说现在讹人多,风险大,故就歇业休养吧!
实践告诉我,中西医各有千秋,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选择为好!
如何自学医学?
谢谢邀请!你喜欢医学这个行业是件好事情,首先得恭喜你!喜欢即是兴趣,兴趣乃是学习的推动力……
“医学”有中医、西医、中西结合等之分,如想自学的话,当然选择自已所喜欢的啦!
有人话西医比较容易学,就像背书那样死记硬背即可!例如说:逢是炎症方面则消炎,糖尿病就降血糖,高血压就降血压,即记住病名则可施治……等等!
中医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分清证型、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等,中医乃是祖国传统医学,中华民族的宝魂(国之医术),建议不要自学,须要师承……除非你有非常人一般的天赋(即无师自通)!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学习医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强调临床实践……
如何自学中医?见到了病人经西医治疗 越医越坏,又见到中医把西医治不好的医好了,对中医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自学中医就不是难事了。前几天我碰上一位病人就是手脚及背部发冷,在这炎热的夏天还穿着单衣,前些时间里专吃补阳补气药,依然是怕冷,我把了他的脉,脉弦大而数,舌苔腻。我断定他是阳气内郁,阳气送不出来,给他开了几味药打成粉末,他吃一次,就来电话了:(邓医生,昨天晚上吃你开的药,吃一次全身都发热了,我非常感谢你)。
也許世上沒有一生下來就有“基礎”的人吧?
你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無法所謂自学。因為,你沒有自学的天赋。
相信我的話,倒不如去學習其它的技艺,因為医药学的难度远超其它技艺。学习其它技艺學到五六成不會傷人,然而只有五六成的医药知識,有時候就會傷人。
如果單純為了自治而學医,這無所謂,倘若想吃這碗飯的話,就必須三思而後行。
三分鐘的熱血永遠無法学到什麼東西的,堅持到底才能學有所成。
想學習醫药,一是拜師,二是看书,三是考入院校,再無其它門路。
至於如何自學的問題,這是一個無法規定的問題。
自学中医,先学习哪些中医知识,才能坚持学下去?
先学《针灸学》(相当于《黄帝内经》中的“灵枢”),再学《内经》(相当于《黄帝内经》里的“素问”),再学《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两本相当于《伤寒杂病论》),再看李可的《危急重证疑难病》,再看郑钦安《中医火神三书》。然后再看其他的。
我是一名中医,我以自己的经历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实践学习大于理论知识,但是理论返回来会指导实践,就是说如果你是零基础学习中医,最好是先跟一个中医临床大夫学习,时间久了有点临床经验了再返回去学习理论知识,会有全新的认识!
如果直接学习理论,一般人都会感觉很枯燥、很乏味,很难坚持下去!
中医爱好者,因看病难,治病贵,又时吃药没效用。欠病成医,大道至简。中医五脏学,改变了对传承中医药的认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制约平衡变化是运行规律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宇宙自然规律与生命相结合的医学体系是中医药的智慧。用中医药调理生命体气血畅通,平衡五脏阴阳平和是中医药的整体观奥妙。中医药是人类健康的瑰宝,其博大精深胸怀,悬壶济世的宗旨,将是人类卫生健康的首选。
先学习《中医基础》,《内经》,《诊断》,《中药》,《针灸》;再学《方剂》,《仲景<伤寒论>》,《温病》,《金匮》,《伤寒论》;《内科》,《外科》学完且巩固了,再学《妇科》、《儿科》、《五观科》,《医古文》。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自学医药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学医药知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