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药品入门基础知识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药品入门基础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药物是如何准确地作用于患处的?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这其中我想你最关注的应该是吸收,那么你就要知道什么是吸收,吸收是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这其中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口服,我想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吸收的部位主要在胃肠道,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经肝脏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给药的目的。
⑵吸入,是由呼吸道吸入给药主要是气体挥发性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雾化治疗。
⑶局部用药,其目的是在皮肤、眼、咽喉以及阴道等部位产生局部作用,有时也在直肠给药产生局部抗炎作用,但大部分直肠给药是为了产生吸收作用,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在皮肤上涂抹抗过敏性药物都算局部给药。
⑷舌下给药,舌下给药时由血流丰富的颊黏膜吸收,直接引入全身循环。
⑸注射给药,主要有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这个过程主要经毛细血管以简单扩散和过滤方式吸收。
所上述问题与给药途径有关,药的途径不同产生效果的时间自然也就不同。
排除这个题目的广告之嫌,悟空小秘书推送给我的这个题目其实很不错的,但是较难回答。
首先,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直接准确的作用于患处,药物进入人体后仅有极少一部分能够真正作用于病变部位。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语的解读意思之一就是说大部分的药物是不能准确的作用于患处的。所以使药物精准的到达患处,药物开发人员的梦想。所以靶向药一直都是研发的重点。一般而言,靶向性越高,相对而言对其他器官的副作用越小一些。
当然,有一些药物是可以较为准确的作用于患处的,与给药途径、靶点特异性等诸多因素有关,小编总结一下:
第一类,最简单容易理解的,就是外用药,比如跌打损伤外用云南白药效果不错,经皮肤给药,局部吸收,快速作用于患处,达到活血止疼的功效。
第二类,局部注射的药物剂型,也可直接作用于患处。比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使用的依那西普,原理是这类药能够和关节炎中高表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a特异性结合,这样TNFa就不能发挥促炎作用。当然这类的生物靶向药还有不少,目前也是研发的热点。
以上两类都是局部给药的,局部给药药物浓度较高,一般较能发挥作用。下面几类多数针对于口服给药、静脉给药等方式:
第三类,作用谱较窄的药物也能实现准确的作用于患处。像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的分泌,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等。这类药物若口服几乎只能在胃中发挥作用。
第四类,利于患处局部的特点而进行药物治疗。比如一些肺癌病人,通常较高的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静脉注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就可以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比如化学药吉非替尼、生物药西妥昔单抗等。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药品入门基础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药品入门基础知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