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血压的药名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高血压的药名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各年龄段的高血压值是多少?
由于不同的年龄段心肺功能不同,因此就会有不同的正常血压值,并且男女会有略微差异。这是不同年龄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理想数值:
高血压面临的挑战始终是尽可能早的发现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并进行有效干预。出此,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策略应从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尽可能早期发现高危个体,早期、平稳、尽快、全面、彻底、长期控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延缓或者避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轻型高血压病人,其舒张压在90-104mmHg之间,由于血压增高带来的危险性相对较小,而且有将近半数人的血压可在3—6个月内降至正常范围,是否采用药物治疗值得商榷。
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必须坚持非药物治疗,多数轻型高血压患者经过非药物治疗即可将血压降至正常,而中、重度高血压必须将非药物疗法作为药物疗法的基础;不坚持非药物疗法可能减低或抵消药物治疗效果,有时甚至成为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
如上图所示,分别为各个年龄段的平均正常血压的参考值。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也会逐渐增长。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未服药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同时,根据高血压的升高程度将高血压分为3级:1级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重度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8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110mmHg。在安静状态下,3次不同时间所测量的血压满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那么如何降低血压呢?
首先,要合理服用降压药物。刚开始服用降压药物时,可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持续监测血压,保证血压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刚开始的药效如果无法保证降压效果,应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不建议在短时间内将较高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其次,建议服用长作用药物制剂,作用时间应长达24小时,这样可控制血压波动,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减少药物对机体器官的伤害。
另外,大多数高血压人群同时伴有高血脂症,血脂较高对体内的血管有较大的危害,还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高血压人群定期体检时应多关注血脂指标,并控制体重。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忌食用多盐多油的食品,少饮酒,并养成长期锻炼的生活习惯。
大家好,我是心脏科的杨大夫。
最近国际上更新了成人高血压的最新指南,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之前相似,诊室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而如果自己在家测量血压,收缩压≥135mmHg或/和舒张压≥85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在此基础上,摒弃了以往高血压分为3级的分级方法,目前分为2级。
然而标准是标准,又需要考虑实际情况。不同年龄段的血压会随着动脉硬化的加重而逐渐变化。当然如果能在65岁以上仍然保持140/90mmHg以下的良好血压是最佳的,但如不能保持,稍高一点的血压可以增加脑灌注,此时如果盲目追求正常值,反而可能造成脑缺血症状。
当然,从上表中也可以发现,其实上限血压与140/90mmHg并未差距很大,所以千万不要有一种错觉:年龄高的人血压高点没事。>150/90的血压肯定是需要治疗的,不仅可能引起冠心病,还可能引发脑出血造成严重的后果。
根据是否合并危险因素、CVD(心血管疾病)、HMOD(高血压导致的器官损害),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及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久坐)、年龄>65岁,性别:男>女,心率>80次/分,CVD家族史、早绝经等。
CVD(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周围血管病、房颤、慢性肾功能不全 3期+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高血压的药名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血压的药名有哪些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