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薄荷中药名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薄荷中药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薄荷是否可以入药?
薄荷当然是可以入药的,其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和家薄荷的全草或茎叶。主产于我国南方,故称南薄荷,尤以江苏苏州地区所产的苏薄荷最佳,历来被奉为道地药材。其主要成分有薄荷醇或薄荷脑、薄荷酮等挥发性成分以及酚类成分,目前已被提取应用于药品食品行业。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主要治疗: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疮、牙痛、疮疥、风疹瘙痒、胸闷胁痛以及夏季感受暑湿引起的腹胀吐泻。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肝阳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酸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亦有很强的保肝利胆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
3、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体外试验薄荷煎剂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肠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4、对皮肤及黏膜血管的作用:薄荷醇与薄荷酮对皮肤均有刺激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幼嫩茎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药,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可缓解腹痛、胆囊问题,如痉挛,还具有防腐杀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大量食用薄荷可导致失眠,但小剂量食用却有助于睡眠。
薄荷水局部应用有清凉、止痒、消炎、止痛的功效;薄荷所含的8种儿茶萘酚酸是有效的抗炎剂,能抑制3a一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发挥抗炎作用;薄荷能增加呼吸道黏液的分泌;薄荷油有健胃作用,对实验性胃溃疡有治疗作用;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还有保肝作用。
2、怀孕期间的妇女应避免使用。又因薄荷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所以哺乳中的妇女也不宜多用;且因薄荷芳香辛散之故,所以肺虚咳嗽、阴虚发热多汗的患者也应慎用。此外,薄荷的成分容易因受热而挥发失效,所以宜在水滚后再放入。而其具有醒脑、兴奋的效果,故晩上不宜饮用过多,以免造成睡眠困扰。
看完这些内容,大家应该对“薄荷”的作用有了进一步了解,不同观点欢迎留言!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江苏太仓及浙江、湖南等省,又名水薄荷、苏薄荷、蕃荷叶、鱼香草、菝荷、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番荷菜等。薄荷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
其味辛,性凉,归肺、肝、胆经。功效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解郁、清利头目。
《得配本草》载其: “辛、微苦,微凉。入手太阴、足厥阴经气分。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口齿耳鼻诸病。治心腹恶气,胀满霍乱,小儿惊热,风痰血痢,瘰疬疮疥,风瘙瘾疹,亦治蜂虿蛇蝎猫伤。”
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抗刺激、消炎、止痛、局部麻醉、抗病原微生物、兴奋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双重作用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
目前,薄荷临床上应用甚广,主要体现在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解郁、清利头目的功效,而其他的功用如发汗解表、化湿和中、止痢等应用相对较少。薄荷自身具有多种功效,其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又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供大家参考,图片来自网络,欢迎评论和留言!!!
可以入药的 可以的话你可以查一下许多中成药感冒药的配方 有些里面含有薄荷 通风散热 治疗热感
薄荷茶 明目 新鲜的薄荷叶浸水后敷在眼睛上也不错
薄荷性寒 体寒脾胃虚寒的慎用
本人胃寒 喜欢配温热的东西吃薄荷 薄荷入菜 去腥提鲜 也不错
药食同源 中医博大精深啊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薄荷中药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薄荷中药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