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榆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地榆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地榆是什么草药,有什么功效呢?
谢谢邀请!地榆一名地于、马连鞍、血箭草。全国各地区均有分佈。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古人云:“其叶似榆而生,初生布故名。”
〔品质〕以条粗、质硬、断面色粉红者为佳。
〔主要成分〕地榆甙、鞣质。
〔性能〕苦微寒。凉血,止血。
〔适应〕①水火烫伤。②便血、痢血、尿血、崩漏。
〔用量〕9~15克。
〔配伍〕①配大黄粉用医用凡士林调敷治水火烫伤。②配地锦草粉各等份吞服治便血。(每次3克,日服二次)。,
1、止血作用
止血作用是地榆当中较为突出的作用,百药理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研究显示,地榆的鞣质成分可以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2、抗炎抗菌
研究显示,地榆对于炎症所致的肿胀症度状有改善作用,同时对于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3、镇吐作用
药理问研究还表明,地榆具有镇吐作用,可以抑制洋地黄引起的催吐作用。
地榆是什么草药呢?
地榆是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一种多年生草本,常生长在草原、山坡草地、林缘,别名有山枣子等,为蔷薇科植物。
一,地榆的外形特点
1,生性:茎直立,有槽,分叉,常无毛;根粗壮,多为纺锤状,表面褐色,有纹,切面黄白色或紫红色。
2,叶子:基生叶是羽状复叶有小叶九到十三片,小叶片卵状,长约五公分,顶端圆秃,基部心状,叶边有圆齿,两面绿色;茎生叶稀少,叶片稍小,叶片表面叶脉明显,很像榆树的叶片,又是草本,故名“地榆”。
3,花:穗状花序椭圆形,生长枝顶,直立,长三公分左右,小花朵有花萼四个,紫红色,无花瓣。
4,果实:果实包在宿存的花萼筒里面,卵状四棱形,长三毫米左右,褐色;种子卵形。
二,地榆的功效
地榆的根止血主要药,有收敛、止血、凉血作用,内服可治疗吐血、血痢、便血、烫伤火伤、蛇虫咬伤等症。药用时请遵医嘱。
地榆的根还可作兽药,有收敛、止血、止泻作用;根叶捣烂后的水浸液可作农药,对防治棉蚜、红蜘蛛有效。
谢邀!地榆它生长分布东三省和西南地区的一种生草本药材。草原丶山坡草地丶林缘等地上都有它的身影。它的功效止血丶凉血。主治:吐血丶便血、火伤、烫伤。人还可食用,也可作兽药用来止血丶止泻。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生地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的根。主产河南、陕西、浙江等地。【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效、应用】1.清热滋阴:本品质润苦寒、其性平和,能清心热、滋阴液、泻腑热、滑大肠、通小便。用于:①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者。②小便不通:心火亢盛、小肠郁结不利者,用此上清下导,常与清热利尿之竹叶、木通、甘草梢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③消渴:肺胃蕴热所致口渴引饮,用此清热滋液、养阴除烦。2.凉血止血:本品气薄味厚,甘苦而寒,能泄阳明平火,凉血热而归经。用于:①吐血、衄血:肺胃炽热,迫血妄行所致吐衄者,用此清热凉血。②便血:湿热下注大肠,热伤血络便血者,用以凉血养血,与黄芩、槐花、地榆、乌梅合用。③月经过多:冲任气虚、经血虚损,月经绵绵不止者,用此益冲任、摄经止血。3.养阴生津:本品气轻质润,能清胃热、养胃阴、益胃气、生津液、补五脏、通血脉。用于:热邪渐解,胃阴受伤所致口干、口渴者,用之清热养阴。【用法、用量】生用清热生津,炒炭止血。内服:10~30克,大剂量可用至100克。【使用注意】1.凡脾虚有湿,腹满便溏者,慎用或忌用。2.大寒阴柔之品,有凉脾败胃,导致泻泄、腹胀之弊,不宜长服。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的功效。还有治疗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跌打伤痛、痈肿等病症的作用。生地是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现代研究表明,生地含有益母草苷、桃叶珊瑚苷、梓醇、地黄苷、美利妥双苷、都桷子苷、8-表马钱子苷酸、筋骨草苷、6-O-E-阿魏酰基筋骨草醇、6-O-Z-阿魏酰基筋骨草醇、6-O-香草酸基筋骨草醇、6-O-对香豆酰基筋骨草醇、焦地黄苷、D-葡萄糖、D-半乳糖、D-果糖、蔗糖、棉籽糖、水苏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葡萄糖胺、D-甘露醇、磷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腺苷、无机元素等成分,还含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氨基酸。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心肌功能、提高免疫力、抗脑缺血、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肿瘤、抗骨质增生、止血、改善记忆力、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本内容由北京积水潭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潘旭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地榆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榆的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