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治疗心功能衰竭的中药名方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治疗心功能衰竭的中药名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芪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和副作用?
黄芪是一种中药材,药用历史已有上千年,其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属于强壮补药,具有补气固表、固本止汗、收敛生肌、托毒排脓、利尿消肿、强壮脾胃、补气通滞、活血医危等功效,并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菌、类性激素、降血压等药理活性,对气虚血亏、表虚自汗、精神不足、脾胃不壮、四肢乏力、子官脱垂、久病衰弱、浮肿和痈疽等症有显著疗效,《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和《本草纲目》等多部经典古药书都将黄芪奉为益气补虚的“上品”。
黄芪药食同源,不仅可以入药,还具有不错的的营养价值,其富含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B2、叶酸、锌、铁、钙、磷、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含有黄芪多糖等活性成分,可增强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阻止放射线和化学物质杀伤白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尤其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肿瘤患者,此外,黄芪多糖还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降低血糖,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尿蛋白,改善肾脏微循环,保护肾功能,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黄芪中还含有黄酮和皂苷等活性成分,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改变血管通透性,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皂苷类物质可扩张外周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抗炎、抗凝血,抑制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黄芪提取物注射液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血管功能,可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功能不全的辅助治疗。
黄芪中分离出来的的黄酮和皂苷等活性成分的确对心脏有一些好处,也积累了一些实验数据,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这些实验只能从理论上说明黄酮和皂苷等活性成分可能与心血管的生理过程有关,但要想说明黄芪对人体有同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实黄芪对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临床应用中,黄芪可引起多种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可占到一半以上,主要包括皮肤过敏、高热、哮喘、过敏性休克等,黄芪引起过敏反应可能与其所含的蛋白质、多糖等成分有关,这些大分子物质属于完全抗原,机体受到这些成分的刺激会引发抗原-抗体反应,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减弱,耐受性降低,更容易引起副作用,应引起注意,一旦出现上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此外,还有一些副作用可能与制剂有关,如注射液纯度不够、存在一些潜在的抗原杂质以及制剂中的某些添加剂等。
黄芪分生黄芪和炙黄芪两种。生黄芪的作用是托毒排脓,祛腐生肌善于走皮下。治心脏不好,一般用炙黄芪,善于走里,有补气养心的作用。
黄芪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地也有分布。谈其他的功效,可以说全身都是宝,广泛用于临床治病当中。下面我给大家详细的讲讲黄芪的功效。
1,益气固表。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可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2,敛汗固脱。黄芪能补益脾气、肺气的作用。益卫固表止汗,表虚自汗。又因黄芪善于升阳举陷,也能治疗脾虚中期下陷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
3,利尿消肿,可治疗脾虚,水湿内停浮肿尿少。
4,托疮排脓。黄芪有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可收脱毒排脓,升肌敛疮之效,可以治疗疮疡、痈疥、溃疡等。
另外,黄芪还能调节血压,降低血糖。又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功能,保肝护肝的功效,强心利尿常用炙黄芪。
黄芪的营养成分也比较丰富,据现代医学研究,它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核黄素,烟酸,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黄芪能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并能抗疲劳,抗流感的作用,对造血功能有协同帮助等等。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无论是在中药方剂中,还是在中成药中,我们常看见黄芪俩字。很多人拿黄芪来泡水喝,却不知道黄芪到底有什么功效。
黄芪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和副作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在中医临床应用中,黄芪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疮面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的治疗。
黄芪主要的功效就是补气,可补肺气,益卫气,也可补气生血,用于治疗气虚血亏之症。另外,黄芪还可补气摄血、补气通痹,用于治疗气虚血滞不行的关节痹痛,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还可补气生津止渴。总之,作为补气药,黄芪深受养生人群推崇。
黄芪对心脏有什么好处?
黄芪属于补气药,目前未有单独用于心脏疾病治疗的证据,只不过它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常见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中。比如,心通口服液中,黄芪补气固表,党参补中益气,二者作为君药,相互配伍来补全身内外表里一身之气,与臣药、佐药、使药,诸药联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神经官能症、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还可提高免疫力。
目前,已有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有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只不过,这些研究都仅限于动物试验结果,至今没有临床试验支撑该结论,也并没有用于临床中。因此,想要单纯用黄芪实现保护心脏的作用,可能效果并不明显。
黄芪对心脏有什么副作用?
黄芪补气升阳的功效,对于阴虚,湿热,热毒炽盛患者来说,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阴虚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湿热炽盛者服用容易滞邪,加重病情。而黄芪对于心脏来说,功效并不强大,但它的升阳功效,或许会使得阴虚火旺或肝火上炎者,本身就容易心火旺,用黄芪后相当于火上浇油,使得虚火上升,出现急性上火症状,如心烦、面热、胸闷、失眠、多梦等。
因此,服用黄芪还需辨证,阴虚火旺、湿热体质的人群不建议服用。若自已无法辨明是否适合,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指导用药,千万不可随意服用。没有强烈适应症的人也不建议乱吃,不建议作为保健品长期服用。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黄芪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黄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中药,人们常常会用黄芪泡水喝或者炖鸡。早在汉代以前,《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黄芪为药治疗骨疽的记录。中医认为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等作用。那么黄芪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副作用呢?
黄芪对心脏的作用有哪些?
(1)正性肌力作用
黄芪虽然是从古至今一直使用的中药。但是现代的科学家也一直都有在研究它,目前已有的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能够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让心脏的兴奋-收缩耦联活动得以加强,从而兴奋心肌细胞活性,改善心脏的功能。临床上开发了很多含有黄芪有效成分的中成药制剂和中药注射液用以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2)调节血压
黄芪中含有的黄酮和皂苷等活性成分,可以扩张外周小动脉,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且黄芪有利尿的作用,能够降低血容量,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也能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负担。
黄芪的副作用和禁用人群
黄芪的副作用主要就是由于它补气和升阳过多导致的类似“上火”的症状,例如面红耳赤、咽喉肿痛、心烦意乱、头晕脑胀、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从中医的角度以下人群最好不要服用黄芪,以免补药变毒药。
(1)阴虚火旺、湿热体质的人群不建议服用。
黄芪是一个温补的中药,主要的功效就是补气升阳。所以阴虚,湿热,热毒炽盛患者更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服用时要注意在医生的医嘱下再使用,不要自行服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治疗心功能衰竭的中药名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治疗心功能衰竭的中药名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