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栀子即栀子,其味苦,性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栀子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的果实,其主要含有栀子苷、山栀苷、栀子酮苷、都桷子苷、奎宁酸、藏红花素、熊果酸等成分。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栀子中的都桷子苷成分可以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进而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栀子提取物还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增加正常肝血流量,除此之外本品还有抗菌、抗炎等作用。
栀子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热病心烦、肝火目赤、淋证、湿热黄疸、衄血、吐血、尿血、血痢、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等,现临床可用于治疗冠心病、踝关节扭挫伤、小儿发热等。
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常见的黄栀子有什么作用和药效?
黄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分布在国内大多数地方,不仅是传统的中药,还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植物,花开时芳香四溢,清香怡人。
它浑身都是宝,皆可入药,尤其是其干燥成熟的果实,其食疗价值最高。黄栀子含有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以作为黄色染料。
一、清热解毒
栀子性寒味苦,具有清心火除烦的作用,可以抑制发热中枢,是治疗热病心烦、焦躁不宁的重要药材。
二、去黄疸
栀子是中医临床医学中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用药,有利胆的功效,可以增进胆汁的分泌。栀子液还可以引起胆囊的收缩。
三、止血、抗菌
炒黑使其成炭之后,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等病症。黄栀子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以抗菌。
四、镇静、降血压
黄栀子可以治疗由热性病引起的脑部充血和神经兴奋而造成的心烦、失眠。实验证明,栀子流浸膏对小白鼠有镇静作用,还可以很好的降血压。
黄栀子的果实属于天然色素,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黄栀子除了具有药用价值之外,还可以提炼出许多种天然色素,不仅其色素品质好,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同时还可作为添加剂用于果汁、饮料、糕点等食品方面。
白雪公主草莓苗和四季草莓苗接受2019年预定,优质草莓苗母苗供应!
黄栀子,也称栀子,是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具有药食同源属性的植物,它的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可以生果入药,也会以晒干或烘干等炮制后入药,其叶、花、根均可入药。
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主要记载其具有泻火清热的功效,在《药性论》中又补充其具有:“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的功效,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又将黄栀子的应用扩大到:“治吐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等。
总结来说,黄栀子性苦,寒。主心、肝、肺、胃、三焦经,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黄栀子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异栀子苷等苷类,绿原酸、熊果酸等有机酸,栀子素等黄酮类,以及藏红花素、甘露醇等有效成分。
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表明,黄栀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多种皮肤真菌,还具有抗炎、利胆、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中胆红素、止血、保肝、镇痛等作用。
1、黄疸。不仅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黄栀子可用途黄疸的治疗,在现代临床上,依旧会使用但黄栀子来治疗湿热黄疸。
2、在《闽东本草》中以黄栀子为主,用水煎服,可治疗尿血、血淋。
3、因黄栀子善于清热泻火,也可用于治热病心烦、高热神昏、胃热口臭、肝郁火旺导致的月经不调、小儿惊风等。
4、黄栀子外用,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的治疗中,在浙江中医杂志中就有使用黄栀子外敷对创伤性软组织肿痛的方法。
5、黄栀子还用于治疗血热出血症,如流鼻血等。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