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上将黄芪列为滋补药物,其主要针对的是气虚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补气功效。比如说人的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等症,都可以用其补气固表,利尿托毒。若是有糖尿病,也可以用,其功效也是十分显著。还可以治疗说话没劲,走路没劲等症。
炙黄芪和生黄芪有什么区别?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等地。以条粗长、断面色黄白、 味甜、有粉性者为佳。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主治:
1.脾气虚证。
2.肺气虚证。
3.气虚自汗证。
4. 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黄芪入药一般生用或者蜜炙。
黄芪生品长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常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气虚水肿,痛疽不溃或久溃不敛;
蜜炙黄芪长于益气补中,多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或兼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以及气虚不能摄血等出血证。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有两个关键,一个是药村产地,另一个是炮制加工,道地药材与遵古炮制是中药饮片质量的基本标准。尤其是中药饮片的炮制加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与作用,在临床用药中,十分重要。对此,国家药监管理局以及各省药监管理局,均颁布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饮片的炮制,有娇味,减毒,增效,改变药性的作用,如地黄,生用清热凉血,但经炮制加工后,药性改变为滋阴补血。黄芪亦如是,下面就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作一个简述,供大家参考。
炙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炙黄芪是用生黄芪配比一定量的蜂蜜炒制而成,经蜜制以后,药用功效已改变,已由生黄芪的益气固表改变为补中益气,主治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证,如属中气下陷的内脏下垂,属中气虚弱的食少便溏泄泻,属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例如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方中所应用的就是炙黄芪。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生黄芪主要有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利尿消肿的功效,主治卫气不固的自汗,阴虚盗汗(须配滋阴药同用),以及气血亏虚无力托毒排脓的痈疽疮疡,气虚失运的水肿尿少。如中成药玉屏风颗粒(丸),虚汗停颗粒,应用的都是生黄芪。
以上是炙黄芪与生黄芪的功效差别,大家可选择使用。若有卫生不固,自汗多汗,易患感冒,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选择服用生黄芪。若有中气不足,内脏下垂,气虚倦怠,食少便溏泄泻,可选择服用炙黄芪。另请注意!现在网络资讯发达,有不付合药理,不安全的信息存在,提醒大家,在购药时一定要咨询住店药师,不可盲目服用。
谢谢阅读!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药用部位主要是其根部。味甜,嚼之有豆腥味。可以说是补气药里面最常用的中药,我常将“党参、黄芪、白术”称为补气三健将,药用食用俱佳。
黄芪性微温,味甘。入脾、肺经。有补气键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脱毒生肌之功。临床主要运于脾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敛等证。被称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适用于疮疡的早、中、晚期,被誉为“疮家圣药”。在痹症、中风等疾病中,也经常使用本药。用量从几克到几十克,甚至上百克。
单从补气的角度来说,黄芪的补气之力不及人参,无党参的补血作用,又无白术的燥湿之功。但前三味药都没有黄芪的补气键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脱毒生肌之功。
黄芪的作用众多,但也有不适宜它的地方,比如:实证、阳证、以及阴虚阳盛等证,都不可使用。
现在谈下黄芪的炮制,中药材作用的优良,和炮制密切相关。生黄芪就是黄芪的根,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后的药材;炙黄芪就是生黄芪和蜂蜜按一定比例,炒制而成。那么它们的区别在那呐?
生黄芪偏于益卫固表,利尿,脱毒生肌;炙黄芪偏于益气补中。经过炮制之后,生、炙黄芪作用各有特长,更加适宜于临床应用。
黄芪可以单独用来泡水喝、炖鸡、煲汤,也可以于绿茶、山楂、菊花、枸杞子、决明子等药配伍,作为茶剂长期服用。只要适合黄芪的治疗范围都可使用它。
黄芪作用虽好,并非人人可用。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类,有的体质也是不适合服用的,不可道听途说、不明真伪拿来就服,最好先咨询下医师,然后服用这样或许才有更好的疗效。
各位微友感觉可以的推荐一下,如有疑惑可以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