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芪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黄芪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中医认为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脾胃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水肿、小便不利,疮痈内陷之脓成不溃或溃久难愈。
化学成分:现代研究黄芪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苷类、黄酮、氨基酸、粘液质、糖类以及微量元素硒、锌、钙、镁等。
药理研究: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促进机体的代谢、抗疲劳,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增强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保肝等作用。因此黄芪常被人们用作延年益寿、抗老防衰的补品食用。
黄芪可以调节血压,黄芪的适当的剂量可以缓解和调节血压,尤其是对人的血压不稳定,它可以有效地调节,以保持血压在一个更稳定的状态。同时也可以延缓衰老,它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成分有轻度舒筋活血,可有效保护心脏和调节血压。特别是对于女性朋友,它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使皮肤更加红润,延缓衰老,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黄芪在临床的功效有很多,是郑医生经常使用的一个药物,核心的功效体现在补气。
1、补益中气,健脾益肺。通过健脾益肺提升人体的中气,能够用于各类脾胃虚弱,肺气不足的病症的治疗,比如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
2、黄芪有升阳的作用,药性轻灵,能够升阳气,用于中气不足,阳气不足而导致的内脏下垂的治疗,最常用的药方是补中益气汤。
3、黄芪也有利尿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气虚阳气不能化气行水类型而导致的水肿病症,常用于肝性肾性而导致的水肿病症。
4、黄芪有脱毒生肌的作用。经常用于气虚不能敛疮而导致了皮肤粘膜溃烂久久不能愈合的症状,但不适合用于热毒类型。
5、补气活血。通过补气,能够鼓动血脉运行,促进血液循环,也经常用于气虚血瘀而导致的头晕、头痛、肢体偏瘫、麻木等病症,比如补阳还五汤。
6、补气固摄。黄芪经常用于气虚不能固摄体液而导致的自汗盗汗、出血、遗尿等病症的治疗。
7、补气生血。通过补气推动气血的生成,和补血药的配伍相得益彰,比如黄芪配当归。
8、补气通络。比如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治疗阳气不足,受风寒邪气闭阻而导致的颈肩关节酸痛等病症,在临床上黄芪也经常用于各类气虚,正气不足而导致的痹证。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科普,点头像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以私信……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中药黄芪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还有治疗大部分气虚血亏证的作用。如脾虚引起的泄泻,肺虚导致的咳嗽,血虚造成的血痹、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等以及气虚造成的脱肛、子宫下垂、自汗、盗汗、水肿等。黄芪是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现代研究表明,中药黄芪含有黄芪苷、大豆皂苷、琼脂黄苗苷、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胡萝卜苷、β-谷甾醇、羽扇豆醇、α-联苯双酯、羽扇烯酮、右旋-落叶松脂醇、左旋丁香树脂酚、γ-氨基丁酸、黄芪多糖、杂多糖、酸性多糖等成分。并含二十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关节炎、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中药黄芪还是临床上用于各种癌症辅助治疗的常用药物。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药学部 主任医师 曹俊岭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黄芪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芪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