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钟乳是什么药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钟乳是什么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石散是什么?
解答:五石散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毒品
五石散本来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是东汉著名的内科大夫 张仲景先生研制,对治疗伤寒确实有一定的效用。但到了魏晋时期,被人改进成了一种慢性毒药
其中的"五石"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尽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难忍,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
扩展资料:
五石散的疗效非常明显,服用时非常痛苦,严重时致命。但是,创始人的名望和地位,再加上高昂的价格,使名人争相效仿并享受这种身份证明。
五石散究竟有什么可怕的副作用?
寒食散又称五石散,其药方托始于汉人,由
魏人
何晏
首先服用。关于寒食散中的“五石”,葛洪
曾青
、慈石也”,隋代名医巢元方
则认为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尽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传说何晏耽声好色,服了五石散后,顿觉神明开朗,体力增强。在他的带动下,五石散广为流传。然而,许多长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丧命,唐代孙思邈
呼吁世人“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收录在宋代《金匮要略》)中,曾记载侯氏黑散,与紫石寒食散。侯氏黑散中使用了矾石(含硫酸盐类矿物的矿石),食用方法中注明宜冷食;在有些方书上,矾石被写为礜石(含砷的矿石,可炼制成砒霜)。紫石寒食散,则是以寒食为名,其中使用了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锺乳。这两个方剂,常被认为可能是五石散的起源。
我们注意到,五十散中包括礜石(含砷的矿石,可炼制成砒霜),王奎克《五石散新考》正是推测五石散中含有礜石(砷矿物)而会使人中毒。
.抄一段医学书籍中关于慢性砷中毒的记载:
最早推崇并亲自服用五石散的何晏说: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卷六《寒食散发候篇》引皇甫谧语:
但同时管辂形容何晏:
五石散,亦称寒食散。其五味主药为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石硫黄而言。五石散是一种剧毒药,服用后伴随毒性发作,产生巨大的内热,因此需要一整套极其细微而繁琐的程序,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即所谓散发。如果散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如果散发不当,则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死,也将终身残废。而散发的重要一点是,必须在服药后多吃冷饭,故称寒食散。
除了吃冷饭之外,还要注意多外出步行运动;称为散动或行散。还要注意多喝热酒、好酒,每天饮数次,使身体薰薰有酒势,即处于微醉状态。如果饮冷酒或劣质酒就可能会送命。西晋的裴秀就是因服药后饮用冷酒而致命。另外,服药后还要用冷水浴来将药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并不能穿过多过暖的衣服。
五石散是东汉张仲景用来治疗伤寒的,药物的出处已经不可考了,但是此方用了大量温热的矿物药,还有一些可以壮阳的药物,五石散由紫石英、白石英、钟乳石、硫磺、赤石脂等组成,版本略有出入。源于何宴他推动了这个药方的流行,源于一次他和别人吃饭,他肤白貌美,刚吃饭就大汗淋漓,是因为他吃了五石散,本就身体燥热,再吃点热的更容易出汗,一出汗,皮肤微红,更加好看,于是朋友问他,他就将他吃五石散说了出来,于是大家都开始吃。
这个药方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过于温热,必须要袒胸露乳,衣服要宽大,要不人受不了,所谓的建安风骨,恐怕更多与这个药有关。吃了这个药,还必须要用凉水冲洗,否则很难受,还有吃了这个药容易过度兴奋,不受控制,搞出一些荒唐事,对思维判断都会产生影响。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对于一些性功能低下的人会有好处,能够增强性功能。但是好多人没有节制的吃,最后吃死了。
这类药物说白了会消耗人体机能,仲景的初衷是为了祛邪,调动人体阳气驱散寒邪,但是吃太多了,会导致机体机能被过早地消耗,越来越依赖这个东西,最后因为这个死了。金石是人的身体所吃不消的,吃这种药无疑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做赌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钟乳是什么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钟乳是什么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