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斑蝥是什么中药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斑蝥是什么中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斑蝥虫有毒吗?
一句话:有毒。
“斑蝥虫”可以指很多种昆虫,一般指的是芫菁科的一些昆虫。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描写过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但是,这里鲁迅写的“斑蝥”确是另一类生物:屁步甲。
而我们常说的“斑蝥虫”现在指的就是鞘翅目、芫菁科的一些昆虫。这些昆虫以斑芫菁属(Mylabris spp.)的为多。在中药里,斑蝥也是一味药,一般以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它的药理作用,我不太清楚,但它有毒却是真事儿。它本身就能分泌一种致癌物:斑蝥素。
斑芫菁(Mylabris sp.)
芫菁在受到惊吓的时候会分泌出斑蝥素。斑蝥素是一种致癌物,有强肾毒性。而芫菁分泌出来的斑蝥素还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部分人可能会过敏。在近几十年前,斑蝥素曾被鼓吹为“治癌神药”,然后各种机关单位的人各种托关系才能买到。但现在来看,如果食用不当,斑蝥素就是毒药,吃多了是会丧命的。不仅仅是斑芫菁,其他很多种芫菁都会分泌斑蝥素。
绿芫菁(Lytta caraganae)
以后遇到这类虫子,千万不要手欠去摸它。。。。。
斑蝥虫有毒吗?斑蝥虫是有毒,而且毒性大。
斑蝥虫,又叫斑毛虫.斑猫.花壳虫 ;正名叫斑蝥。
斑蝥来源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产于广东.广西 .江苏等地。
斑蝥,多群集取食于大豆.花生.棉花.茄子.芝麻.瓜类等农作物,野生.栖息于种有上述农作物的环境中。
【性味.归经】辛,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有大毒。
【功效】除血积。破血,利尿,攻毒。
【适用】用于淋病,疯狗咬伤,肝癌。外用治恶疮,瘰疬,疥癬等。
【 成分】含斑蝥素,并含脂肪及臭气成分。
【制斑蝥】去头.足.翅,将湿糯米置锅内炒至冒烟,再投斑蝥不断轻轻翻炒,文火炒至米呈老黄色,筛去米,另换用新湿糯米再如上炒制。反复5次……。
【炮制作用】炒后能降低毒性。
斑蝥虫成虫为植食性、幼虫是肉食性的。成虫多生长在寄主植物上,有农业经济作物,有野生植物、杂草等。二幼虫多集中在蝗卵密度大的地方。生长在丘陵、山坡、河床沙地、荒漠等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斑蝥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瘸,攻毒蚀疮的功效。主要用于瘕瘕,经闭,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本草纲目》:斑蝥,人获得之,尾后恶气射出,臭不可闻。故其入药亦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虽有这么多功效,却是有大毒,内服一般是禁忌,孕妇禁用。外用的话对皮肤、粘膜有强刺激,一般会引起发红、灼热、起泡,厉害的话导致腐烂,不能久敷和较大大面积使用。
斑蝥是有毒的,这种虫子只是外表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它的“毒”还是令人心生恐惧。撇开毒性来说,斑蝥是一味良药,古人用到斑蝥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大概是他们在探索其毒性时付出了惨痛的教训,所以后来在用药时颇为小心,生怕出现差错而被“毒”到,看看你认识这种动物吗?
斑蝥的价值
儿时在乡下生活就见到过斑蝥,它是一种拥有不同颜色,且带着斑块的甲虫,我见过的斑蝥有黄、红两种颜色的,它们身上黑色的部分把红黄给间隔开,就成了一块块斑纹,其虫体的价值很高。
斑蝥常被用作外用药,当然也有内服的,但碍于毒性大的原因,外用的比例更大,斑蝥的毒性也是一种优势,这决定了斑蝥有攻毒蚀疮之功,是用来治与疮相关的病,如痈疽不溃、恶疮死肌等等。斑蝥是拔毒类的药材,可促进溃疡内新肉的生长,外用可对痈疮类的病症起到很大帮助。
斑蝥和水蛭有一些共同之处,就是破血,这方面需要内服,不过建议不用斑蝥,它用量太小了,我们很难去掌握那个度,虽说对血瘀经闭的人有好处,但还是建议选用别的药材或许会更加安全。
斑蝥有大毒
古人在探索它的毒性时,也许就因掌握不好用量而殒命了,否则斑蝥“有大毒”的这个结论也不会代代流传下来,你看现在药房或是药店里就很难找到斑蝥这味药材,可能就是毒性太大的原因了。
自古以来,人们就惧怕斑蝥的毒性,即便是会用的中医师,他们也会嘱咐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比如孕妇、体弱者不能服用,内服宜慎等等,就连外用都不可太过,只能小面积暂时使用,不能大幅度或长期使用,会被其刺激性给伤到的,以上就是我的分享了,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呢?
关注【壮乡老邪】,带你解锁农村更多的花草树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斑蝥是什么中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斑蝥是什么中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