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丹皮的功效和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丹皮的功效和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牡丹皮有什么功效?有什么作用?
牡丹皮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最先出自于《神农本草经》,又称为牡丹根皮、丹皮、丹根等。其来源于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牡丹皮的产地较多,主产于安徽、山东、四川、河南等地。
就其性状而言,牡丹皮呈圆筒状,条粗细均匀,微弯曲,有纵剖开的裂缝,缝口紧闭,两端剪平,皮细肉厚。
表面灰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白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色,具明显的细纵纹,并有发亮的牡丹酚结晶,习称“亮银星”。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粉质足。气芳香浓郁,味微苦而涩。
中医认为,牡丹药性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邪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等症状。一般用量为6~12克。
1.牡丹皮配伍栀子
牡丹皮入血分,凉血清热,又能通血脉中之壅滞,栀子入气分,能清三焦气分郁火,又能入血分以清热凉血,两药合用,可清肝泄热凉血,治疗肝郁火旺,血热之咳血、衄血、吐血、倒经等症;
牡丹皮,来源于毛艮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大多产于中原一带 ,丹皮植株的花就是牡丹花,艳丽无双,是国花。中医认为,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为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善于清营分,血分实热,对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痈种疮毒都有效果。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明,丹皮中的牡丹皮酚以及苷类是其抗炎,镇静,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而且还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利尿。
在一些中医典籍中,也有关于丹皮使用方法的记载,«诸证辨疑»中说,丹皮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取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这是丹皮成碳用,止血。而丹皮更多的是治疗女科相关疾病,比如«秘传内府经验女科»中记录,丹皮治胎前衄血,取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成丸服用。
此外,由于丹皮它能入血分,清血热,常用于热病热入营血,如果有发热,神昏,斑疹可以使用丹皮,通常联合生地黄,赤芍一起使用。丹参味辛,能散能行,有血化瘀功效,可以治疗淤血肿块,经闭不通,腹部胀痛,与桃仁,当归,五灵脂可以配伍。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牡丹皮,在医师的处方单上,它常常简写成“丹皮”,很让人产生误解,牡丹皮难道取的牡丹花径的皮做药?
非也,丹皮其实挖的是牡丹花的根,因根去皮,晒干反倒不像根,如同皮一样卷在一起,让人误以为是“牡丹皮”。
作为群芳之首的牡丹花,拔得花界头筹,而作为它的根,自然跟妇科联系在一块,尤其对女子经脉不通,打胎下胞效果显著。另外它还有极为阳刚的一面,能够除风痹,续筋骨,通关腠血脉,还具有祛除痈疮等功效。
牡丹皮为毛茛科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的根皮。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本品气芳香,味微苦而涩。以条粗,皮厚,断面白色,粉性足,香气浓,结晶物多者为佳。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牡丹皮苦泄清热,辛散透发,入心,肝肾经。既能清热凉血,又善活血散瘀,有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之特点,为治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药。治疗热入血分,斑疹吐衄,常与清热凉血药配伍如解毒地黄汤,其与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等同用。
牡丹皮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适用于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多种瘀血证,因为其性寒,故对血瘀有热者最为适宜。
本品清中有透,能入阴分而清虚热。治温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骨蒸无汗或低热不退等,常配滋阴清热之品。
用法: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散瘀宜酒炙用。
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不宜用。
我是康复科李医生,点击右上角关注我,远离亚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秦皮有什么功效?
秦皮属于中药里的清热燥湿药,性味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主要功效为: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临床应用:
1、用于下焦湿热引起的痢疾、带下病等。由于该药苦寒而涩,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收敛固涩,为临床止痢止带之常用药。
在治疗湿热痢疾时,常与白头翁、黄连等合用,代表方剂为白头翁汤,出自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
在治疗湿热证引起的带下黄浊臭秽时,常与黄柏、椿皮等清热燥湿药配伍使用。
2、因该药苦寒入肝,能泻肝火而明目退翳,故也可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也可和菊花等明目之品同用。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梣皮,色清气寒,味苦性涩,乃是厥阴肝经、少阳胆经药也。故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涩而有补也。”
@颐养中医保健养生温馨提示:因秦皮性味苦寒,过量服用易损脾胃,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用法及用量建议:水煎服,用10—15g;外用煎洗患处,适量。
秦皮,又称为岑皮、秦白皮、(木寻)木皮、蜡树皮,来源于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秦皮是一味常用的清热燥湿药,分布在我国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常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
秦皮的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
颜色
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有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
质地
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
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
若用本品加热水浸泡,其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
秦皮
【处方名】 秦皮 北秦皮【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常用于: ①热毒 泻痢,血痢之证; ②肝经郁热等证。
【用法与用量】 内服: 入汤剂3~12g; 或入丸剂。外 用: 煎水洗。
【新用途】
慢性支气管炎: 秦皮制成1:1浓度的喷雾液,用气雾发 生器射入气雾室,每次吸入30分钟,每日1次,每次2ml; 或制成浸膏片 (每片含浸膏0.3g),每日3次,每次2片内 服。均以10日为1疗程。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秦皮又称蜡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对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有治疗作用。
秦皮是木犀科植物白蜡树、苦枥白蜡树、宿柱白蜡树、尖叶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味苦,涩,药性寒,归肝、胆、大肠经。秦皮和黄连、薏苡仁、石决明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有补肝肾、泻火毒、活血通络、祛风明目的作用,对视物昏暗、内外障失明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秦皮含香豆素、酚类、生物碱、皂苷、鞣质等成分,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过敏、抗痛风、镇痛、保护肝脏等作用。目前,秦皮还被用于治疗银屑病、慢性结膜炎、慢性气管炎等。
不过,秦皮药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可服用秦皮。另外,因秦皮含有鞣质,与维生素B1同时服用会产生沉淀,降低药效,所以秦皮不可与维生素B1同时服用。
本内容由河北省中医院 药学部 主任药师 柴天川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丹皮的功效和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丹皮的功效和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