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四神丸功效主治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四神丸功效主治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五更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有两年时间是这种状况,每天早上一起来腹痛,大便不成型,拉过就好,有时紧张也会导致。自己吃过很多药,什么肠炎啊之类,都最多几天有效,后来自己查资料,给自己做了一个食疗的方子,吃了一个冬天,现在冰淇淋也可以随便吃了。主要原因是肾阳不足
肾阳虚衰,釜底无薪,不能温煦脾胃,腐熟水谷,则导致脾运失司,水谷下趋肠道而泻;黎明五更前后,正是阴寒较甚、阳气未复之时,故见脐下少腹作痛,肠呜即泻,称为“五更泻”。泻后腑气通利,故腹痛得止。脾寒不能运化谷食,故泻下完谷。肾阳衰惫,故腰膝痠无力。舌苔淡白、脉沉细者,亦为脾肾阳虚之象。〔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药〕四神丸、附子理中汤加减。四神丸温肾止泻,主治五更泄泻;附子理中汤温中补火,用于脾肾虚寒,便泻清稀,食谷不化,腹部冷痛,畏寒肢,舌淡苔薄,脉沉细等症。四神丸重在温肾,附子理中汤重在暖脾。药用补骨脂扶助肾阳;肉蔻、吴茱萸温中散寒;五味子涩肠止泻;附子、炮姜温脾逐寒;白术、党参健脾益气。若以脾肾两虚为主者,用胃关煎健脾益胃,升清止泻。若泻下滑脱不禁,改用真人养脏汤。若虽为五更泻,脾肾虚寒不著,反见心烦嘈杂,大便夹有粘冻,表现寒热错杂证候,改服乌梅丸方。若证虽虚寒,但夹有积滞未尽,加大黄通腑导滞。若脾肾阳虚夹有痰瘀,表现久泻不已,腹中冷痛,按之有块,可用阳和汤温化之。
一般认为,五更泄是由肾虚造成的,其实,导致五更泄的原因还有多种,比如食积、嗜酒、肝火旺盛等。 肾虚造成的五更泄,由于肾阳气不足,因此有泻下清水,完谷不化,腹部发凉,腰膝时冷,面色晦暗,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等症状。这时适宜用补益肾元的方法来治疗,可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的四神丸(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姜、红枣组成)。然而,在用温补药物之前,一定要详细诊察病人情况,否则不仅收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例如有一个姓杨的病人,患晨泄好几年了,但他的饮食起居一切正常,并没有愎冷疼痛等症状。在服了温补肾阳的药物之后,他反而小便短赤,梦遗,脉沉缓,尺脉微数。这是由于寒湿在体内积聚,郁久而化热,因此温补无效。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曾说过:如果想去湿而不利小便,就不是正确的治法。后来病人服用了健脾利湿的方剂,由苍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萆解、生薏米、车前子、陈仓米等组成。服药之后,小便量增加,晨泄也就止住了。 另外,还有食积造成的五更泄,表现为黎明前腹中疼痛,泻下之后腹痛减轻,脉象沉滑。治疗可用消食和胃的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 嗜酒过度引起的五更泄,表现为黎明前腹痛欲泻,但以泄下黄沫为主。同时有小便短赤,或浑浊状如米泔,脉象洪数或弦数等湿热内盛的症状。治疗可用清湿热理气的黄连、枳壳、葛根等药物。 肝火引起的五更泄,则表现为黎明前左下腹部疼痛欲泻,痛连小腹,并伴有失眠心烦等症状,脉象弦数。治疗时可用清肝火的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组成,两者比例为 6:1),龙胆泻肝丸等。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四神丸功效主治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四神丸功效主治是什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