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里的先煎什么意思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药里的先煎什么意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先煎,后下有什么意义?
中药先煎,后下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的,最有效的利用中药的成份。先煎中药多是硬壳类的中药,如石膏,牡蛎,石决明等,先煎25至30分钟,才能煎出有效成份,如煎时间太短,有效成份不易煎出 。另一类是有毒的中药,如附子,细辛等,先煎90至120分钟,可以去除毒性,留取有效成份。后下中药多是轻质的,芬香的,或花样的中药,如薄荷,佩兰,肉桂,荆芥穗之类。这类药如煎煮时间过长,一般不超5至10分钟,如煎太长时间有效成份容易挥发。中药学是一门科学,是前人通过无数次的临床验证,形成大数据总结而成的,内容非常丰富,以上廖廖几句定有掛一漏万。
看到很多老师对先煎后下药做了详细而专业的讲解,临床上主要对于一些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中药要求先煎30到40分钟,对于含有易挥发成分的中药要求第一煎出锅前10到15分钟左右再放,这是后下。
理论上中药的煎法很有讲究,我想说的是实际情况能按照理论实行的真的少之又少。一方面,很多大夫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会要求先煎后下,所有药放一起煎,或者会有自己的煎法(例如之前认识的一位大夫就是所有药都一起煎,而且复诊患者很多,还有一位大夫就是单煎药让先煎五六分钟再和其他药一起煎),另一方面,现在中药代煎的地方,也是所有的药放一起。再有,有时候把这些需要特殊煎煮的药给患者单包出来嘱咐好煎法,等患者下次来就反应会忘了放这些药,尤其是后下的。
所以中药煎煮是一门学问,但是真正按照理论来做确实很难实行,但是,中药代煎的人占大多数,即使是药放在一起煎煮,也依然还是看的到效果的。
中药什么时间服用最有疗效呢?您一定不知道
中药是中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喜欢开完中药回家自己煎,左问右问,最后回到家还是有很多不能明白的问题,比如医生告诉我有些药要先煎,有些药要后放,有些药需要单独煎。要服用的时候更犯难了,这个中药到底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呢?大家都不是专业的,医生说的再明白,一回头就忘了。针对中药煎服过程中的问题,小小猪为您详解。
中药流传千年,是有很多规矩的,这些规矩很多已经渐渐被人们忘记,但是在中国古代治病救人最重要的就是中药,所以很多规矩说起来很是有道理呢。
比如中药的煎煮方法,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所以拿起中药立即进锅煎煮。其实煎药前需要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次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两次服用。一般来讲,清热药,解表药煮沸后3-5分钟即可;补养药煮沸后煎30-60分钟。
感谢悟空的邀请!
其实先煎和后下是两种煎煮中药的方法,不能放在一起来说。煎药的方法十分影响药效的发挥。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中药的煎法和分别适合的药物。
先煎法
传统观念认为:矿物类药物质地坚硬,需先煎才有效。上常用于先煎的矿物药,有铁类化合物,钙类化合物等。
其实我个人认为,有些植物类药,虽然质地柔软,但因有效成份的关系,或者组织结构的关系,也需要先煎才有效,如麻黄、石斛、绞股蓝等,皆应先将麻黄、石斛、胶股蓝煮沸,吹去浮沫,然后加入他药。
从现代理论来说,麻黄表面有一层蜡样物质,短时间不能煎出其有效成份。
对于石斛,最耐久煎,石斛的先煎问题,中药大辞典中记述应先煎,但在临床上,几乎没有医生开先煎。
另外,如绞股蓝,只有久煎或高温煎煮才有效,而临床上病人常常泡茶饮,是不能将其有效成分泡出的。
后下法
1、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需要后下。如:薄荷、藿香、肉桂、荆芥(穗)、鱼腥草、佩兰、细辛、草蔻、砂仁、木香等。最好在煎毕之前5~10min将这类药物投入药锅内共煎至规定的时间为止。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里的先煎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里的先煎什么意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