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茯苓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白茯苓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茯苓有什么功效?
中华九大“仙草”之茯苓
源合养生馆 2018-09-18 18:01:02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产于云南的“云苓”质较优。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取之浸润后稍蒸,及时切片晒干;或将鲜茯苓按不同的部位切制,阴干,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谓:“茯苓”,《史记龟策传》作'茯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茯灵'……俗作'苓'者,传写之讹尔。“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性平淡,味甘。入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本品味甘而淡,甘能补,淡能渗,药性平和,可祛邪,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对痰饮、心悸、失眠等证多有良效。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茯苓含β—茯苓聚糖、占干重约93%,另含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胆碱、组氨酸、酶、果糖及无机盐等。
茯苓为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它最外面皮呈黑色,名为”茯苓皮“。性能同茯苓,长于利水消肿,擅行皮肤水湿,多治皮肤水肿。在中心近于松根部位,称为”茯神“,擅于宁心安神,多治失眠、心悸之证。
茯苓有利尿、抗胃溃疡、抗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药。但对于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用。茯苓无论药补还是食补,都有很好的疗效。清代著名的食疗方“八珍糕”,以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粉,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合后做成糕点。相传从乾隆皇帝、皇后、嫔妃、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一直到慈禧太后都经常食用此糕,它可以让人增加食欲,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久服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松之灵气结茯苓,药性平和味甘淡; 利水渗湿肺脾肾,宁心安神入心经; 虚寒精滑不可用,气虚下陷亦谨慎; 药补食补功效佳,祛病延年八珍糕。
说到茯苓,往往大家会提起一个故事。苏轼的弟弟苏辙从小体弱多病,再加上每天只知道勤奋读书,因此病魔缠身久治不愈。
一直到了32岁,他开始服用茯苓调理,坚持了一年之后,顽疾竟然都痊愈了,此后服食不断,最后也得享高寿。
这个事件中可能有些夸大的部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茯苓是一种滋补佳品,并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在很多老人眼中,也有了“一两茯苓一两金”的说法,那么具体都有哪些食疗作用呢?下面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给大家好好说一下。
吃茯苓的好处1:健脾
茯苓可以用来健脾,这是最常被提到的一种功效。尤其是对于那些久病瘦弱以及食欲不振的人群有很好的效果,针对气虚脾弱的腹泻患者也可以达到扶脾益气的作用。
建议大家在食用的时候可以搭配白术或者山药一起,能增加食疗功效。
吃茯苓的好处2:提高免疫力
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说的就是茯苓了。茯苓是真菌类药材,为药中上品,它在驱邪的同时也能扶正,既能利水,又可滋补,那么,茯苓这种中药材的“利”和“补”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老邪来给您介绍。
茯苓这种真菌价值太高了,随便扯出一个部位都是常见的中药,茯苓菌核的外皮就是茯苓皮,茯苓皮功在利水,除掉表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就是赤茯苓,祛湿热之功显著,此外,还有茯神和白茯苓两种药材,一般我们说到的茯苓指的就是“白茯苓”了。这样看来,茯苓可是全身都是宝。
白茯苓的功用结合了茯苓皮和茯神等中药的特别,故而常用。
自古就流传着茯苓的历史传说,这味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有数千年了。古时候有个叫小伏的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叫小玲的女孩,奈何过不了家长这一关,二人只好相约到山区生活。
小玲患有风湿病,小伏就负责家里的一切,包括衣食住行,有一天他在树林里的松树旁见到了一种白色球状物,于是他采回家进食,这下赚大了。
小玲吃了几次以后,身体有所好转,这种白色的东西就干脆以两人的名字来命名好了,这就有了茯苓之名。再后来,茯苓身上每个角落也都成了中药,被人开发。
茯苓能治风湿病,它具体还有哪些价值,我们来一起来了解: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白茯苓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茯苓功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