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的凉血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的凉血是什么意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理论中的“血”和西医中的血有哪些不同?
中医血之综合概念涵盖了西医血的单纯性认识。
中医血之名称,包括了功能性、器质性以及生命力的具体表达,是西医单调性表示所无法比拟的。
中医血之层次明确分阶段表述,西医至今仍未认知。
中医血之阐释立足于人体生命之表现,并与阴、阳、气、五藏六腑、奇恒之腑、诸经络等存在内在密切联系 ; 西医之血仅仅是割裂开的一种简单物质而已。
中医尊重大自然客观存在之事实,并研究、模拟之,且以宇宙观对应人体生命之盈缺盛衰,几千年前已将天、地、人三者关系予以建模,也即现代之4D医学演示,能够精确定位病因、病位,处方施药,立效无虞。
西医对于人体只是处于横向理解阶段,纵向仍未涉及,综合方面更是从未涉足。至于生命医学,西医还未萌生此类思维,还是在着重研究人体的疾病,而不是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研究生病的人体生命。
智者见智,高下立判。
愿芸芸众生健康平安 ! 世界和平 ! 共享天年吧!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医的血还包括人的精神,面貌,面色红润容光焕发为气血充盈之表现;即使血常规正常,但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为气血不足的表现,治疗当益气补血;血液流变学正常,但病人表现为面色灰暗,舌头有瘀点或斑,为血瘀之表现,治疗当活血化瘀。
总之,中医的血同西医的血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两者不能划等号。
西医指血所是血的含有成份中医通常指血虚和血燥,调理中血虚者常以补血血燥常以凉血。中医认为气血不可分当一个人气盛血燥常以凉血强阴的方法调理,那么气弱血虚常以补气强阳补血予以调理。
中医的“血”和西医中的“血液” 是不能完全等同的。
中医认为人体里的血液是可以转化为“气”的,而“气”也可以转化为血,两者是可以互为转化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精华物质,有气血的人为生,无气血则为死。并且,中医的气血是功能性的,概括来说,主要包括精血,血虚,血滞等等,然而西医的“血”就比较成分化,概念比较笼统,主要表达的就是人体的血液这一物质。
其实,中医说的“血”不仅仅只是一种身体里的液体,一种物质,是“血”和“气”的总称,还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内的,在人体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理物质,以防御身体入侵因子的物质就叫做“卫气”,与精神活动有关的物质叫做“神气”,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就叫做“元气”,经常有人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中医就会说这个人生了病,伤了元气。
在某些方面。“血气”的作用和“血液”是相同的,比如说两者都可以保持体温,提供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但是“气”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气血”多出来的“气”功能比单一的“血液”这一物质的功能更多。
西医的“血液”来自于人体摄入的食物,在身体的各个部分不停地循环,给五脏六腑和组织提供营养,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中医认为,血液循环也取决于气的力量,如果气不足血液循环也就不会流畅,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气血不足”,就会引起各种疾病,气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血液来实现的,然而血液的循环有需要气的推动,所以,也就是说,“气”和“血”在中医的角度上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的凉血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的凉血是什么意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