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洗浴中心一对父子的不堪行为曝光还有没有底线了
01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
辽宁本溪,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去某家洗浴中心洗澡。
没想到,小男孩在公共泡澡的汤池里,大便了。
发现儿子的不当行为,男子试图悄悄带着孩子离开。
这一幕被现场的工作人员发现,其二人被当场拦下。
洗浴中心的老板要求赔偿,不算对在场客人和店面声誉的影响,只提出“彻底处理污水再加上浴池无死角的消毒,至少得1000块钱。”
然而,遭到男子强烈拒绝。
图源@北京时间
他抱着孩子与工作人员推推搡搡,态度蛮横,拿着手机对在场人员恶语相向,不顾旁人提醒“小伙,别给孩子吓着”,意图强行闯门离开。
一路争执,保安怕伤到小孩,最终还是任由这对父子离去。
孩子行为不当,家长本应为其担责。
然而这名父亲,不但拒绝赔偿,对客人、对店家一句道歉也没有,反而还在拉扯的过程中把怀中的儿子当作护甲,莽撞又自私。
事情在当地传出去后,新闻有了后续追踪。
男子与洗浴中心达成协议,彼此各自承担500元的损失。
这本是一件小事,娇妈也无意去指责一个几岁的小孩子。
只不过其父亲的作为,还有探讨的余地。
对那个心智正处在萌芽阶段,对外界的一切认知都依赖父母言行的孩子来说,这件事,也许为他打开了无谓是非、价值扭曲的大门。
因为,你永远也想象不到,父母的公德缺失与私德败坏,对正处在吸收、模仿阶段的孩子,影响有多大。
02
媒体人@闲时花开早期采访政法新闻,曾对话过一个“变态”强奸犯。
那个男孩,19岁就连续作案多起,且侵害的女性年龄都比他大很多。
随着审讯的深入,检察官逐渐剖开了他的内心。
他是家里最受宠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家里极为重男轻女。
母亲对他娇生惯养,从未放手:
带着七八岁的他去女澡堂洗澡;当着十来岁的他更换贴身衣裤;十三四岁时,还睡在一张床上……
女明星狄莺和儿子图文无关
他15岁第一次作案,性侵的人,是自己的大姐。
大姐找母亲哭诉,不仅没得到母亲的帮助和宽慰,反而被一顿羞辱:要不是你不正经,你弟弟怎么会起歪心?
病态的私欲开始在这个男孩的内心疯狂滋生,高中开始,他有了偷窥的隐癖。
直到有一天,连偷窥都无法满足邪念,他便将侵害的目标换成了如他姐姐、妈妈一般,年长的女性。
受访的女检察官,对@闲时花开说了这么一句话:
“他不过是通过侵害别的女性的方式,报复自己的母亲。”
人们斥责“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可实际上,恶魔的淬炼,正是源于父母日复一日的娇惯,和对平常错误的不以为然。
03
那个闯进女厕所的6岁小男孩,恶意踹开正在使用的隔间门,盯着女顾客的下体,却没受到任何责骂。
当他的妈妈把他护在身后,对着惊慌失措的女孩大声辱骂:
“就你是老娘们,你跟一六岁的孩子较什么劲!你他妈是比别人多长一个?就你金贵,怕被看!”
他会不会觉得:
反正有妈妈护着我,不管我做什么都有靠山,那下一次,我再过分一点也没事。
那个13岁的男孩,为了抢劫一部苹果手机,把汽油浇在素不相识的女教师身上,毫不犹豫地打火点燃。
火焰瞬间将老师吞噬,而男孩却可以目不斜视地直接逃走,当晚躲在旅馆睡觉。
那位女教师,被诊断为特重度烧伤,大部分手指被烧到坏死,面临截指,永远无法重回讲台。
父母离异、习惯放纵的男孩,因为是未成年人,没有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在犯案后的第二天,就被释放回家。
他会不会认为:
反正我没人管,野惯了,有法律保护我,我再伤一次人又能怎么样。
那个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强奸女同学,又勒死受害者的17岁男孩,在动手后,把尸体拖到隔壁教室,翻墙逃校。
女孩妈妈在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见到女儿时,已经认不出来了。
“她躺在那里,穿着一身校服。右脸肿的老高,还有很多青紫。左脸严重变形,整个鼻子、嘴里、头上有血。身上多处淤青,明显受到了强烈的外力打击。”
@北京时间生活|这一刻
法庭之上,男孩穿着一身名牌,做了发型,全程神情镇定地伪造、杜撰犯罪事实。
而这一切,大概率也源自其父母在知晓事情后,对受害女孩的第一态度:
“开个价吧,这个事情能不能用钱解决?”
一件游走在规则外、未被父母纠正的错事,未必就能为一个孩子的人格定下结论。
可是,能包容孩子做一件错事的父母,大概率能包容那未知的无数件。
那些行为不端、甚至危害社会的少年们,他们那由父母一手打造的童年里,定然有着相似的经历:
袒护多过斥责,默许多过反对,溺爱多过严苛,缺少底线感和责任感。
当你一口一口把孩子喂成了个巨婴,放任他们一步一步铺就了他们本不该涉足的弯路,小恶,注定积成大罪。
04
陶勇医生说过一句话,我挺认同的。
“我一直不认为人性本善,也不认为人性本恶。
人性的善和恶,我认为是在环境中滋生出来的。”
就如同,前段时间刷屏的两张“核酸检测照片”。
沈阳某检测点,一名16岁的男孩张某在排队时插队,遭到民警劝说阻拦。
张某没有理会,反而对着民警拳脚相加,恶意咬伤民警的手指。
被控制后,他态度依然嚣张,语言不堪入耳就罢,还很清楚自己会有“退路”:
“我就是个孩子,错了能咋地,我怕你啊!”
另一面,是大连王先生主动上报进行核酸检测并居家隔离。
当得知医护人员忙碌到晚上九点,饭都没时间吃,依然在挨家挨户进行检测时,王先生带着两个孩子深深地给她们鞠了一躬。
相似的场景,截然相反的举动,足以说明不少问题。
其实在本溪那对父子在浴池闹出囧事的同一天,安徽六安的一位妈妈,也因儿子犯了难。
小男孩家住17楼,曾多次往楼下扔东西。
妈妈多次教育无果,发现儿子竟然把饭菜往楼下倒。
思忖良久,这位母亲选择“大义灭亲”,亲自把儿子送到了派出所,要求民警严厉批评,好给儿子长个教训。
《亲爱的弗洛伊德》里有句话:
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是这个地球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保护法》
这是最无奈也最残酷的事实,发生在孩子眼里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05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曾专门停课半天,通知家长和孩子一同观看一部还没有公映的纪录片。
这部打乱了人大附中教学节奏的片子,央视《天网》栏目策划了整整十年。
镜头辛辣直白地撕开了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取名为《镜子》。
印象最深的,是一句孩子的独白: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
无论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在孩子认识世界之前,家庭就是他的第一“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他接触的一切,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你就应当塑造更好的自己,随后去影响他。
而此时此刻,我想,那句独白也该成为我们悬于头顶的警灯。
毕竟,我们曾是孩子,他们终将成为父母。
满族有那些风俗习惯
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过去,满族人常戴一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底边镶一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帽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相传这种帽最早始于明代初期。因其为六瓣缝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统一”之意,故盛行起来。满族入关以后,受中原文化影响,也取其“六合统一”之意,开始戴用此帽,而且颇为流行。现在,在有关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电视、电视剧中,我们仍能经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满族男人多穿双脊脸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种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鞋前脸,镶双道或单道黑皮条。鞋尖前凸上翘,侧视如船型。妇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有“云头”)外,还有一种“千层底鞋”。“千层底鞋”用多层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绣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
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鞋,叫乌拉(靰鞡)鞋,多为满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乌拉)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和跑冰。
住行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或“蔓枝炕”。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西炕为窄炕,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寝时,头朝炕外,脚抵墙,对防寒和呼吸新鲜空气颇为适宜。墙壁多贴有纸画。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多“高丽纸”,纸上淋油或盐水,免得为雨雪淋湿脱落。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美观牢固。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炕上摆有长方形的炕桌,吃饭时围桌盘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铺有毡褥子以待宾客。房棂、椽、栋多有雕花油彩。厢房则设碾房和仓库(满语称哈什)。房外四周环砌围墙。院内东南竖“索伦杆”,杆上有锡斗,杆下放三块石,称为“神石”。杆后是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墙头饰有雨搭。
过去,城中的富贵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门多为三间屋宇式建筑,正房三至五间,东西厢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间,四周围以砖墙,门房两侧设有石礅,称为上马石。有的四合院分为前后两院。满族的这些民间居所式样,大部分保留在东北的满族聚居区。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传统建筑方式外,绝大部分已建造成更为宽敞明亮的现代式房屋。
为适应山区和林海雪原居住环境,满族聚居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有马车、爬犁、独木舟和桦皮船等。爬犁(满语称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将两根树干用火烤后弯成弓形,上端翘起,贴地部分宽约1米半,上面铺板或做成箱式,驾以马、牛,载人载物极为轻便。目前只在较寒冷的北部山区偶尔使用。满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独木舟(满语称威呼),由粗大原木凿空而成,可容数人。还有一种桦树皮船,制作较为麻烦。先做龙骨,里外附上桦树皮,一人可以扛着行走。相当轻便。现在已经不多见,被现代船只所取代。
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弯,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并问安。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更为明显。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满族传统的婚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两家都同意后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为定礼。然后是定婚,即选择吉日,男方家及其亲戚往女家问名,女家设宴款待,男方家长致辞求婚,女方家则推谢再三,男方家坚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后,才算定下婚事。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定婚后要过礼,也是选择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绸缎、羊、鹅等礼物。男方家还要赠银两钱财。此时要议定婚期。进入迎亲阶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妆,俗称“过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谢。迎亲时,新郎在迎亲队伍的陪伴下赶着彩车迎亲,在途中两车相错时,新娘的哥哥将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车,俗称“插车”(由于各地区满族风俗不同,也有新郎与迎新队伍直接到新娘家迎亲的。还有的地方有"旗俗不亲迎"之说)。新娘至新郎家,换车乘轿,花轿落地,新郎要虚射三箭。新娘蒙红盖头下轿,与新郎站在事先摆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后撤天地桌,新娘进入临时搭的帐篷,谓之坐帐。坐帐时“开脸”,换头型。坐帐后,新娘跨过马鞍进洞房,新郎用秤杆揭去盖头扔到房檐上。夫妻饮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孙饽饽,众人闹洞房。在婚日当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后第一天,新娘给夫家亲戚装烟敬茶,拜宗族,认明辈分,谓之分大小。一般在结婚三日之后,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见娘家人并拜祖宗。婚后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谓之住对月。到了这时,婚娶仪礼乃告结束。
这些繁杂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满族聚居地区已经简化,并且融合了现代形式。比如插车,演变为男女青年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各自由婚庆队伍陪伴,从自己的家里出发,行进至中途相遇时,两人交换自行车或摩托车,再一同到新郎家。还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变为新人拜双方父母。虽然有变化,但仍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满族的婚姻仪式因居住地区不同而略有变化,并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满族的育儿习俗比较特殊。生男在门左挂弓箭,生女在门右挂彩色布条,娘家送一个悠车。生儿三天时,亲朋送贺礼,俗称“下奶”。并举行洗礼,称“洗三”。满月时要请客人来“做满月”,并将弓箭或布条取下挂在“子孙绳”上。百日时,要用从各家要的彩布条编成锁,称挂锁。周岁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让孩子“抓周”。一般在16岁时,男孩剃发,女孩盘发髻。至今在东北满族聚居区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满月”、“抓周”等传统习俗。
葬俗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尚。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参考资料:http://www.e56.com.cn/system_file/minority/manzu/fengsu.htm
鞍山特大杀人案:男子连杀10人,包括父亲和妻儿,结局如何?
辽宁鞍山“4·14”特大杀人案曾震惊全国,男子精心策划杀害满门亲属,连续将其父亲、妻子、孩子等共计10人杀死在自己店铺内。行凶后,其又打电话诱骗岳父及妻弟至案发地欲继续行凶,由于二人临时有事没来才逃过一劫。
见岳父与妻弟久久未出现,男子很不甘心,又开车至岳父家中行凶。发现家中没人后才开车潜逃,逃跑过程中仍打算伺机潜回来干掉岳父与妻弟……
杀灭父亲、妻子满门还不肯罢休,还要返回来连同岳父一家灭门,该犯与亲属间的仇恨显然已经大到仇深似海、永远不可调和的地步。
令人十分不解的是,本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在同一口锅里盛饭的一家人,本应该相亲相爱,究竟是什么原因摧毁了这个家庭,致使其执意把刀口对准自己最亲的亲人?甚至不惜伤害无辜,连续终结10条生命尚不能浇灭其心中的仇恨……
接下来,请跟随笔者走进鞍山“4·14”特大灭门惨案。探究罪犯的心理!
(一)案情回顾:20小时极速追凶!2011年4月14日,辽宁鞍山市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鞍山市宁远镇二台子村发生特大刑事案件,当地一浴池店和隔壁洗车房内,发现有10人被人残忍杀害。
两家店的店主是一名叫周宇新的本地男子,死者包括其父亲、妻子、儿子,以及门店的房东,房东的儿子,浴池店的服务员(店主妻子外甥女),洗车房的三名工人,附近五金店的一名老人(周宇新父亲的朋友)。
经现场勘查及走访调查,鞍山警方初步判定,死者死亡的时间大约在13日晚上到14日上午,致命伤在头部,系钝器击打致死。在洗浴店的吧台内,警方还找到一个日记本,上面有凶手的留言:
闫冰(周宇新妻子),我爱你,我爱你一生一世,是网络把我们毁了。所有的事都是你爸逼的,凯子(闫冰弟弟),这回你能过上幸福生活了,你和你爸的愿望都实现了……
通过道路监控摄像头查找,案发当天周宇新驾驶一辆微型面包车离开,时间与死者的死亡时间相吻合。另外,周宇新出门后开往大阳气村方向,期间刻意避开主干道驶出监控范围。
办案人员认定,周宇新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并立即开展追捕工作。在连续20多小时的持续追击下,于2011年4月15日下午在营口境内一家网吧门口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据其交代,行凶后他开车到岳父住处打算行凶,发现家里没人后,从鞍山市郊双山一带前往东部山区岫岩满族自治县,随后从岫岩折返,前往鞍山以南的营口大石桥市(县级),之后南下开到营口鲅鱼圈开发区,等待机会返回鞍山杀掉岳父。
逃跑过程中,周宇新非常害怕,倒不是怕被警方抓到后重判,而是害怕被抓到后没有机会杀死岳父。所以他刻意选择偏僻小道,车牌号扔在路旁。逃亡20多小时一直没有合眼也没有进食。
到营口鲅鱼圈开发区后,他给自己买了新衣服换上,买了一些面包和水,找到一家网吧打算休息一下。警方发现其停在路旁的没有牌照的面包车,怀疑该车辆是周宇新出逃时驾驶车辆。查实后,办案人员在车辆附近严密布防将其抓获。
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周宇新生于鞍山市宁远镇大阳气村一个普通农家,童年遭遇不幸,只有几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精神病复发离家出走,从小由父亲独自抚养长大。由于长期缺乏母爱,他养成了内向的性格,自尊心特别强。【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对他之后的“扭曲”埋下了伏笔!】
不过,日常生活中周宇新并没有暴露出太大的问题!他从小喜欢关注李嘉诚、比尔盖茨等名人事迹,借那些名人的励志事迹鼓舞自己,希望通过创业发家致富。是一名很有抱负的励志青年。
由于他喜欢钻研学习,对电器维修很感兴趣,毕业后在二台子村开了一家电器维修部。对待工作,周宇新一丝不苟,能吃苦耐劳,生意越做越大,没多就有了自己的机电修造厂。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周宇新一直是村里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人们口口相传的“励志教材”!
其妻子闫冰年轻时非常漂亮,追求者众多,当初闫家也是看周宇新年轻有为,满口同意二人的婚事。周宇新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家里的经济大权几乎都交到妻子手里。
两人结婚差不多10来年了,几乎没产生过家庭矛盾!惨案的诱因还得从案发前两年说起……
憎恨岳父“小气”,怀疑妻子出轨……2008年,周宇新的事业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不久后,修建哈大高铁把他家的工厂和住宅都占了,一次性补偿了一大笔钱。有了这笔钱以后,周宇新开始疯狂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决定把生意规模进一步扩大。
很快,他带着妻儿搬进了岳父家,并把自己父亲送去了养老院。不过他这次搬到岳父家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看上了岳父家门前的一块土地,准备在那里修建一个规模更庞大的机电修造厂。
不过非常遗憾,后面的事情非常不顺,导致机电修造厂成了半截子工程。周宇新还想继续投资补救,其岳父极力反对,周宇新一气之下搬离了岳父家来到二台子村。
起初,他修建工厂向岳父借了10万元,又向岳父的亲戚借了一部分钱,投资失败后,他再向其他亲戚借钱时,其岳父就从中阻拦,称他干啥啥不成,劝大家不要借钱给他。
周宇新本来自尊心就强,岳父的打击成了他仇恨岳父的开始。搬到二台子村后,他又借钱开了一家洗浴店和洗车店,但是在庞大的外债压力下,周宇新家的日子举步维艰……
由于没钱交给养老院,周宇新不得不把父亲接出来跟自己一起居住。以前有钱的时候,周宇新抽的都是好烟,最穷困潦倒那段时间,只抽得起三四元一包的“牡丹”!
案发前,由于生意上频频受挫,周宇新再次开口向岳父借钱。遭到拒绝后怀恨在心。
加之他妻子喜欢上网聊天,他一直怀疑妻子跟网友关系不同寻常,而且怀疑妻子跟一名洗车工人有染。一天晚上,周宇新对着天花板想了很久,最终决定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这一切。
从那以后,周宇新经过多日的筹备,利用妻弟的外甥女(洗浴店服务员)诱骗其妻子、孩子到洗浴店,于当晚将三人全部杀害。第二天上午,其父亲到洗浴店时也被其杀害。
接着周宇新骗房东来收租,将房东及其儿子杀害;又分别诱骗洗车店的三名洗车工到洗浴店杀害;附近五金店的一名老人过来找他父亲时,也被他杀死在洗浴店内。
杀害10人后,周宇新拨打了岳父和妻弟的电话,说有事情商量。由于其岳父当天有事所以没来。周宇新开车去岳父家时,岳父还没有回家,因此逃过一劫!
周宇新表示,他自己早就生无可恋,杀害父亲妻儿后之所以没立即自杀,因为他还想趁警方松懈的时候,找机会回来把岳父也杀了……
目前,周宇新已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并验明正身,押赴刑场,已执行死刑!
笔者观点:
显然,彼时的周宇新已经完全扭曲,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热血青年”。由于从小失去母爱,跟父亲关系也不怎么亲近,本身就活得非常压抑、内向,自尊心特别强!
他不止一次梦想自己会成为李嘉诚、比尔盖茨一样的人物,而且也确实非常努力地在做。只可惜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失败以后,他没想过放弃,只想东山再起,就像那些经历失败后永不言弃的名人一样。
但是他的方向大错特错!周宇新认为岳父不借钱给他,看轻了他,愈发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他真的行吗?他根本就没有领会到成功的精髓。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双手,绝非他人的帮衬。他人即便肯帮你一时,也绝对帮不了你一世。他简直枉读了那么多的名人传记!
其实转念一想,岳父不借钱给他只有小气一个原因吗?小气的人恐怕早就拼了命叫他还钱了!岳父自己不借也不让其他的亲戚借,是不想看他越陷越深。毕竟他早已经负债累累!
只能说周宇新的思想过于极端,没有正常人的思维,只会把人往坏处想。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