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桠苦的功效和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三桠苦的功效和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丫苦树有什么用途?
三丫苦,这个在中医处方里比较少出现的药物。在农村的老人或者民间的赤脚医生却是一味使用率极高的中草药。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小孩子患有一些皮肤病,例如皮肤湿疹、瘙痒之类的。家长就会到附近的山上采挖一些山草药煮水给小孩洗澡。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这个三丫苦。 除了可以治疗皮肤病,小孩子发烧。也是用三丫苦配合银花藤、香茅等一些草药煮水洗澡。效果也是不错。我小时候也洗过不是这些草药澡;现在我女儿有时感冒发烧了,她奶奶也是去找这些山草药煮水给她洗澡。
很多时候,农村的土办法的效果也不比医院的效果差。 三丫苦的用途除了这些之外,其实还可以用于风湿跌打、蛇虫伤、胃病等。电视广告里经常看的那个“三九胃泰”主药就是三丫苦和九里香。
下面,我们看看书本是怎么介绍三丫苦的:
三丫苦:【别名】三桠苦、三叉苦、三叉虎。
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以根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叶阴干备用。叶揉之有香气,味极苦。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肺经、胃经。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煎服,或研粉入丸散。外用鲜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用治热病高热不退、咽喉肿痛、热毒疮肿、风湿痹痛、湿火骨痛、毒蛇咬伤、胃热痛、跌打肿痛。外用治肤湿热疮、皮肤瘙痒、痔疮。
一,什么是三丫苦树?
三丫苦树是一个别名,它的正确名称是三桠苦,这个名称来源于《增订岭南采药录》,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其学名为Evodia lepta(Spreng.)Merr.,是在1935年正式命名发表的;别名在广东叫三支枪、白芸香;在广西叫石蛤骨;在云南叫三岔叶、消黄散、郎晚等;在台湾叫三脚鳖;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
三丫苦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和华东地区,通常生长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比较阴湿的山谷。
它的外形特点是:为乔木树种,树皮灰白色或灰绿色,小枝髓部大;叶对生,为三小叶复叶;
花序腋生,花朵多,萼片和花瓣均4片,花瓣浅黄色或白色,4-6月开花;果实浅黄色或褐色,种子蓝黑色,光滑,7-10月结果。
关注我【浅谈植物】,更多关于植物方面的问题,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三丫苦树有以下几种用途
1. 工业用材:三丫苦树材质耐腐蚀、易加工、纹理好看,是制作小家具及箱板的良质木材。
2. 药用价值:三丫苦树根茎、叶片、果实具体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小毒,药用谨遵医嘱。
3. 成分提纯:三丫苦树叶片含挥发油、倍半萜类等,根和皮含有生物碱等成分。
4. 绿化栽培:三丫苦树在南方热带及亚热带城市也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
三丫苦树为芸香科吴茱萸属乔木植物,正式中文名为三桠苦,学名为Evodia lepta var. lepta。三桠苦是原变种植物,它的变种为毛三桠苦。三桠苦主产于我国华南地区(海南、广东、广西、江西)、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及福建等地。生长海拔最高不超过两千米,常见于湿润的山谷、灌木丛及疏林等阴湿等环境。
以上为三桠苦的基本情况及利用价值,仅供大家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丫苦树有什么用途?三丫苦树人们又习惯叫它三脚鳖、三支枪、白芸香、石蛤骨、三岔叶、消黄散等等,它是一种芸香科双子叶植物,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比如广西、江西、广东、福建都有分布。它一般都喜欢生长在农村的一些比较阴蔽的山谷湿润的地方。
三丫苦树的根、叶和果实都可以入药,药用领域使用比较广泛,它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人们常常用它来治疗治咽喉肿痛、风湿骨痛、疟疾、黄疸、湿疹、皮炎、跌打损伤及虫蛇咬伤等症。 使用方法为根0.4两左右水煮煎服,外用则通过将新鲜叶子捣碎外敷在受伤处即可。
根据《广西中草药》记载,三丫苦还可以用于脑炎初期的治疗,通过取三丫苦叶子一到二两进行水煮服用,而对于治疗湿疹、皮炎、痔疮等病症,可以通过使用三丫苦叶子进行煎水外洗治疗。除此之外,三丫苦的根还可以治疗耳内生疖,通过将丫苦鲜叶捣烂取汁,滴耳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最后,三丫苦树木材结构细致,而且纹理通直,木材材质软硬适中,而且重量比较轻,不容易变形,再加上木材颜色呈淡黄色,富有光泽等等因素。它在家具应用上使用十分广泛,同时也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家具木材之一,目前常常用于小型家具当中。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三桠苦的功效和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桠苦的功效和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