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血余炭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药血余炭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血余炭是什么,有什么药用价值?
自己的血佘炭如何用?
就是人遇见突然外伤,跌倒或外物撞伤昏迷不醒时,此时立即剪下人的侧面头发是耳朵前的头发,叫 鬓发,男性用左边的,女性用右边的
烧灰立马送服,可起到行瘀消滞的作用,用的即时人就立马苏醒,当然这全是古法运用。
中药血余炭,是人发制成的炭化物。收集头发,除去杂质,然后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洗干净,晒干,焖煅成炭即成。《本草纲目》:“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血余炭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功效止血化瘀,利尿,生肌敛疮。主治各种出血证,小便不利。治水火烫伤多外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研末1.5~3g。外用适量。
血余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优质蛋白,含水分12%~15%,灰分0.3%,脂肪3.4%~5.8%,氮17.4%,硫5.00%。亦含黑色素。灰分中含有金属钙、钠、钾、锌、铜、铁、锰、砷。
药理作用:
1.止血:血余炭能明显缩短出、凝血时间及血浆复钙时间;
2.抗菌:血余炭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上消化道出血:血余炭3~9g,加入鲜藕汁20~40ml中口服,每日3次。治疗 25例,痊愈23例。〔新中医 1972;(5):35〕
2、治烫伤:血余炭(研细),凡士林适量,调匀涂创面处。用时先洗净创面,如有水泡,剪破后用消毒棉球拭干。涂药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头面部每天1次,其他部位2~3天1次。〔福建中医药 1961;6(2):64〕
在中药的世界里,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是中药,如灶心土可以入药,人胎盘可以入药,童子尿也是药,老鼠屎、蝙蝠屎也是中药,更奇葩的是有人说人的裤衩也可以入药。血余炭也属于这样的一种中药。单看血余炭这个药名,我们都会认为是血烧成的炭,那就大错特错了。血余炭是人头发制成的炭化物,一般是取头发,除去杂质,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后晒干,然后焖煅成炭,放凉即得。人的头发做成的血余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学过中药的应该都知道中药中煅成炭一般都会有收敛止血的作用,血余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作用呢?现代研究发现血余炭主要含优角蛋白、脂肪和黑色素等化学成分。中医认为血余炭性平味苦,归肝、胃经。《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血余炭“其性能化瘀血、生新血有似三七,故善治吐血、衄血。而常服之又可治劳瘵,因劳瘵之人,其血必虚而且瘀,故《金 匮》谓之血痹虚劳”,《神农本草经》载“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痉。”,不难看出我们的先人很早就知道血余炭具有收敛止血、化瘀、利尿的功效。此外,血余炭外用还能生肌敛疮,可用治溃疡不敛,水火烫伤等。血余炭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诸多出血证以及小便不利等。
血余炭一般用量为5-10克,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常与三七、滑石、冰片等配伍以增强功效。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血余炭,又叫乱发炭、人发炭等等,是利用人的头发制成的碳化物。将人的头发收集起来,除去杂质,洗净,并用碱水洗去油垢,漂净晒干,焖煅成炭即可。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色黑发亮,状似海绵有很多细孔,体轻质脆。置于干燥通风处保存。
血余炭使用历史悠久,为常用中药,原名乱发。《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五窿,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痉。”《名医别录》中载:“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已。”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言:发者血余。故名血余炭,沿用至今。
祖国医学认为血余炭味苦,性平,微温;入肝、胃经;功能止血、化瘀、利小便,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等出血诸症及小便不利等。用法用量:4.5-9克,内服;或熬膏外敷。体内有瘀者忌服,胃弱者慎服。
现代研究发现人发的主要含有蛋白质、灰分、脂肪、黑色素、氮、硫及多种矿物质。实验表明,血余炭能缩短血凝时间及血浆复钙时间,还有一定的抗炎抑菌的作用,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弗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血余炭善入血分,有收敛止血之功,且能消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各种出血症,不论寒热虚实皆可。熬膏外敷能止血、消肿、祛瘀,生肌敛疮,可用于痈肿、溃疡、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症的治疗。血余炭苦降下行,有化瘀利窍,通利水道之效,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血余炭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血余炭是什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