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芨什么时候跌价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白芨什么时候跌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18年到2020年中药材的价格上涨了多少?行情是怎样的呢?
这2年中药材到底涨多少,具体不知道,看2O20年有几种中药材涨价的可能性大,主要是这次受新冠肺炎的影响,主要用于病毒流感肺炎,如:金银花,连壳,黄岑,板蓝根,川贝母,大青叶,薄荷,桔梗,麦冬,甘草,知母,等,清瘟解毒,清肺理气止咳类药,估计上扬。
药市如股市,有涨有跌,变幻难测。今年火热上涨的品种,到明年也许就如落日黄花,成为价跌滞销的品种。一些价低滞销,药农纷纷退出种植的品种,一经外部因素剌激,又会成为市场的抢手货。所以把药市喻为股市,是最恰当不过了。下面就这两年的中药材市场行情,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供参考。
在中药材市场,有成千上万个中药材品种,一般分为大宗药材(大路货),中小宗药材(包括野生小药材,冷货在内),这两大类。一般来说,因大宗药材的需求量较大,种植面积也比较稳定,故价格涨跌的幅度较小,如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等。而中小宗药材的需求量相对于大宗药材来说,需求量要小很多,种植面积也较小,一旦受外部因素影响,就会导致需求量加大,从而拉动价格上涨。如果市场的需求量得到满足,供大与需,又会下跌的很快,如今年上涨的板蓝根,黄芩,贯众等品种,涨幅就较大,而以前的白芨,吴茱萸等就跌得比较惨。
中药材市场品种较多,且有涨有跌。从2018年至今,涨幅较大的大路货品种是黄芪和金银花两个品种。究其原因,黄芪的上涨是因以前的产能过剩,导致价低药农不愿种植,使得产能下降,供应量逆转为小于需求量。因黄芪是大路货,市场需求量又大,所以,在去年产新期至今,黄芪摆脱了8一10元/公斤的低价,上涨到了18元/公斤的高价,涨了近8元,这对大路货来说,涨幅算大的了。金银花以前一直在60元/公斤左右,但由于疫情的原因,价格一下上涨了一倍还多,这两个大路货品种,具有大路货上涨原因的代表性。
而一些中小宗品种,如清热药黄芩,由于受疫情和减产的双重影响,价格从2018年20元/公斤,上涨至30元/公斤,目前的市场价为26元/公斤左右。再比如板蓝根,在2018年由于产能过剩,价格为6一8元/公斤,由于很多药农退出种植,在去年产新时,价格上涨至11元/公斤左右。而在今年的疫期,价格爆涨至25元/公斤,现价格略有回落,目前价格为22元/公斤左右。兑之一句话,无论是大宗还是小宗中药材,上涨都有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需大于供的品种,就是上涨的品种。
综上所述,从2018年至今,中药材市场的品种有种有跌,上涨的基本都是需求量大的品种。由于疫期用药量较大,这就导致了一些中成药生产厂家,以及市场的库存量消化和减少,预计像板蓝根,黄芩,金银花,黄连,贯众这类清热解毒类中药材,在短期内行情不会变太大,既使到产新期,一时价格也不会回落到以前的低价。另外,连花清瘟胶囊,目前在国外有些国家已获准销售,这对拉动有些中药材的销售,是有邦助的。所以我认为,像这类有抗疫作用的中药材,后市行情应该是不错的。
以上回答,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谢谢阅读!
【这些中药材,最近疯涨】
这些中药材,一个月价格翻倍
随着国家和各地大力开展中西结合治疗新冠肺炎,市场上对中药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加上近期交通管控趋严,物流受阻,部分中药材的价格明显走高。
其实近两年来,绝大多数中药材的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除了一些野生、小品种价格因为稀缺上涨以外,大品种上涨的并不多,有的还出现明显的降价。但是近期受疫情的影响,确实中药材的价格走势确实有了一定变化,有的品种价格出现上涨趋势。
从某中药材网站综合200月涨幅榜来看,广藿香的价格涨幅高达两倍,板蓝根、山银花、芦根、连翘、金银花的价格涨幅也较明显。
实际上,从疫情开始,很多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退热、凉血利咽的中药材就开始备受关注,在急需、货少、人气高的情况下,价格走高是一种常态。
但实际上,即使排除疫情的影响,今年药店部分中药饮片的价格对比去年也是有上涨的,但是总体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由于中医药在本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这边也有推荐的中药预防凉茶药方,前来购买相关中药饮片的顾客也不少。
有中药人士表示,前段时间物流停运对一些中药材品种有不小的影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价格喊得很高,但是没有交易量的情况发生。价格具体怎么变化,还是要看货走动起来的情况。此外,随着疫情逐渐向好,直到消失,市场对于中药材的需求量会下降,回归到日常水平。在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后,中药材价格也会逐渐回落。
预计随着物流恢复正常,货源开始流通,这些价格大幅上涨的中药材,价格会再次出现明显波动。
药材总涨价,这是为什么?
物以稀为贵!之所以值钱是因为:要的人多,货源稀少,短期供不应求。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自然因素:
1、2003年非典时期,全国恐慌,以金银花、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的药材价格飙升,甚至断货,这种情况是不可控的自然因素。
2、暴雨、干旱等天灾因素,大众药材需求量大,如果主产区出现天气变异会导致减产,供货紧缺,价格飙升。比如今年由于雨水、高温导致天麻减产,主产区湖北宜昌天麻价格同比每斤涨价1.5元。
二、人为因素:
1、垄断资源,很多财团资本进入药材界,他们会在一定范围内垄断部分品种,采用冷库储藏,囤货待价出售。
2、市场炒作,这个是最主要的原因。云南玛咖被美誉为“植物伟哥”,从名不经传的普通植物突变为保健养生炙手可热的品种,价格高时达几百元,两年过后成了白菜价,无人问津。还有铁皮石斛、三七、黑枸杞、人参、冬虫夏草、白芨等等。
综上所述:供不应求的时候就是涨价的时候,发展药材需要理性判断,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你好,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过,我就是种植中药材的,目前有板蓝根、丹参、紫菀、蒲公英、沙参、甘草、牛膝、牛蒡子等十来个品种。其实中药材销售价格很低,但加工成成品药后,价格却高的离谱。
在网上了解到,据物价管理部门的中药材价格统计数据来看,近两年大多数中药材价格是有所降低的。而涨价的中药材,均为常用药材,如板蓝根从原材料到加工成品,价格,从每公斤3元左右涨到每公斤30元,在春季这个流行感冒多发的季节里,很多人都会选择板蓝根来抗病毒、防感冒、增强抵抗力。因此,造成常见中药材价格上涨最根本的原因是:常用中药材的市场需求量增大,市场上现有的供货量可能不多,给了不法商贩进行投机炒作、囤积居奇的机会。
因此,中药材价格上涨可能是非正常的价格波动,提醒大家,在不需急用药材的情况下,先不要购买高价中药材,等待相关部门对物价的调整。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白芨什么时候跌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芨什么时候跌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