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苍术和白术泡水的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苍术和白术泡水的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苍术、白术、枸杞能一起煮水喝吗?
从专业角度讲有3点问题:
1.苍术、白术同属健脾燥湿药,是否达到同用的程度?
2.你泡这个喝但目的是什么?是否对应自己的身体情况(证型)?
3.苍术、白术泡水的味道你是否能够接受?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尤其是医药方面,关乎健康,不可随意乱吃药。🙂
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功效应用如何区别?
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
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功效应如何区别?
白术的功能主治:
一、脾气虚证:脾在人体内的首要工作就是转运水谷精微给各组织器官。并且营气与津液是由水谷精微转化的,血液又是由营气与津液化生的。因此称“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当脾气虚弱时,其转运功能失调,致使营养物质不能到达肌肉、骨骼、经络及各组织器官。从而人体便出现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头晕目眩等气虚症以及食少便溏,腹胀泄泻等脾虚症。而白术有补气特长,是补气健脾的要药。这时用白术来加强脾气,脾气足了,其转运功能会逐渐恢复,各症状也就逐渐消失了。
二、气虚自汗:人体中存在两种分别叫“卫气”与“营气”的气,“卫气”在脉外;“营气”在脉内,并且两者都来自水谷精微。正常情况下,其密切配合来维持肌肤腠理的正常开合而不受外邪侵袭。可在脾虚不能很好地转运精微时,其会导致“卫气”与“营气”失和,从而“卫气失职”,使外协侵犯肌肤而出现自汗问题。这时用白术能调和营卫起到止汗作用。
三、安胎:由于身体血液等营养物质都靠脾转运水谷精微来获得。由于脾虚导致胎儿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而出现胎动不安。这时,用白术健脾能使其恢复正常功能而安胎。
四、白术能利水,治水肿与痰饮。
苍术的功能主治:
一、湿阻中焦症:正常情况下,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但当脾虚了,脾不能把水湿运走,致使“湿”停在中焦。脾被湿困住就像“睡着”了一样。致使身体整个营养物质“运输链”出现“断裂”,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湿阻中焦症。比如:脘腹痞闷,呕吐泛酸,大便溏泻,食少倦怠等。而苍术恰恰能脘腹痞闷,呕吐泛酸,大便溏泻,食少倦怠等。而苍术恰能燥湿健脾,是治疗湿阻中焦的要药。这时,用苍术燥湿,湿没了,脾也“醒”了,功能也恢复了,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二、风湿痹证:当“风、寒、暑、湿、热、燥、火”六种邪气中的风邪与湿邪裹挟着入侵人体时,两种邪气滞留在经络关节,会出现关节疼痛的风湿痹症。这时用苍术,因苍术有散风寒湿而除痹发表的功效。所以,风湿痹症除了,关节疼痛的症状也就缓解了。
三、风寒夹湿表症:当肌表受风寒湿邪侵袭出现头疼、身疼、头重如裹时,可以用苍术,其有发汗解表功效。汗出了,寒散了,表解了,症状也自然就消失了。
四、苍术能明目,治夜盲症。
- 以上是对白术与苍术功效区别的总结,重点内容已经用黑体字加横线标注,大家如有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古代苍术与白术没有截然分开,统称为“朮”,白术与苍术虽然不同,但是功效相似,略有区别。
1.燥湿。白术与苍术都可以燥湿,但是苍术祛湿的作用更强,针对湿浊引起的腹胀、胸闷、水肿等有更好的疗效。
2.健脾。苍术的健脾作用微弱,而白术则有很好的健脾作用。自古以来,白术就是健脾祛湿的第一药物,针对脾胃虚弱,而湿气横行的疾病,是首选。苍术则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明显,而以湿气为重的疾病。
3.走表。走表的意思是,治疗皮肤、关节、经络等,比较表浅的疾病,像风湿关节痛,苍术就有很好的疗效,而白术走表的作用则比较弱,如果是关节痛、水肿、肢体沉重、头重痛等则可以选择苍术,因为苍术可以解表祛湿,有一定的发散作用,这也是它祛湿作用强的原因,就是因为苍术辛散的力量强于白术,辛能行,行气行血,像一股风,把水湿吹干。
4.止汗、安胎。苍术因为辛散的作用很强,一般用作发汗,而白术甘温,则是止汗的妙品。治疗气虚自汗的玉屏风散,就是用白术与黄芪、防风搭配。白术可以安胎,这是沿用了很久的功效,仲景有“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不论是当归散,还是白术散都用到了白术,可见白术的作用效果。而苍术则没有这些功效。
5.明目。苍术可以明目,因为苍术的辛散力量强,可以“上行头目”,如果风湿邪气,侵袭了眼睛,就会导致视力下降,则可以使用苍术祛风除湿,治疗目疾。
我一直以为白术和苍术是同一种中药,因为它们都具有燥湿健脾的作用,而且在医生的处方上也经常看到白术和苍术的名字,认为只不过是叫法不同了。但是后来经过学习之后,却发现这并不是同一种中药,虽然它们都具体燥湿健脾的功效,但是它们的用法却有所区别。那么它们的应用如何区别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药典》对白术与苍术的功效应用是怎么说的
①白术:《中国药典》记载,白术的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②苍术:《中国药典》记载,苍术的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白术与苍术都具体燥湿健脾的功效,但是它们的应用却是有所不同。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先看药性和归经。白术的性味苦、甘,温;苍术的性味辛、苦,温。这里白术药性是甘,而苍术是辛,那就是白术比较甘润,苍术比较燥烈。而且苍术是偏白色的,白色入肺经,敛降;苍术偏于青黑色,属木,入肝经,升发。这样一个是升的作用,一个降的作用。 另外,白术甘温,除了能健脾燥湿之外,还能补中益气;而苍术辛温,除了能健脾燥湿之外,还可以解表。
也就是说,白术有补虚的效果,而苍术有解表的功效。 所以,在应用方面,白术功效偏于补气健脾,特别适合用于脾虚引起的湿气阻滞者;而苍术的功效偏于解表燥湿,去燥湿的能力特别强,特别适合体内寒气阻滞而引起的湿气。
2、白术的其他作用还可以固表止汗、和胃、安胎,可以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等,从这里看,它的主要作用是健脾,并且多用于脾胃气虚;而苍术的其他作用还可以祛风散寒,明目,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等,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燥性较大,偏于祛湿,可以治疗风湿、去风寒等。
3、虚证用白术,这是因为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是补脾要药,特别适合脾虚引起的湿困,脾虚引起的水肿及脾肺气虚等;实证用苍术,这是因为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是运脾要药,特别适合一些湿浊邪气停滞于体内从而造成的病症,并且还可应用于风湿痹证这些实证。
其实,对于白术与苍术的应用功效有哪些区别,在清朝《本草崇原》中就有明确记载:“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总的来说,白术善于补脾,苍术善于运脾,它们都具有健脾、燥湿的功能,在应用时要学会区分这主要的区别。另外,在《神农本草经》中其实并没有将白术与苍术区分开来,它们都称为“术”,直到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才将它们区分开,在应用上的细微差别也区分开来,可以说这是对白术与苍术的更进一步的认识与运用。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苍术和白术泡水的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苍术和白术泡水的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