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丹毒用什么中药擦洗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丹毒用什么中药擦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大猪会得猪丹毒,要怎么治疗?
猪丹毒又俗称“打火印”,是由丹毒丝菌引起的以高热和皮肤疹块为特征的传染病。作为一种老病,在上个世纪60年代经常有发生,随着疫苗的使用和规模化养殖的普及,水泥地面的猪舍成为标配,卫生条件比散养有较大改善,该病一度“消失了”。但是在2012年左右局部地区又开始出现流行,而且发病急,损失大,常导致母猪流产。
大猪易发是因为大猪的生活环境相对保育和母猪更为恶劣一点,尤其是夏季的育肥舍更加潮湿闷热导致大猪抵抗力较低,病原菌容易繁殖和扩散。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它动物、人也可感染,称为类丹毒,良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季节多发。
临床症状
急性型: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退,以突然爆发,死亡高。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退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死亡。
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1—2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1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
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圆环病毒导致的皮炎肾衰作区别诊断。
苄星青霉素,俗称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一次,药效最长可维持 28 天。苄星青霉素是治疗及预防猪丹毒神药,猪丹毒发病猪一次治愈;受威胁猪群全群一次性肌肉注射一次,整个猪场基本不会再出现新发病例。效果神奇得不能再神奇。
一、为什么猪会得猪丹毒要怎么治疗: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种急性高热性传染病,也是-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疹块型)和慢性型不同类型所表现的症状不同,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
二、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它动物、人也可感染,称为类丹毒,良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季节多发。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损伤皮肤,吸血昆虫传播,急性型猪丹毒肠粘膜发生炎性水肿,胃底、幽门部严重,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粘膜上有小出血点,体表皮肤出现红斑,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或紫红色,质松软,包膜紧张,边缘纯圆,切面外翻,脾小梁和滤胞的结构模糊,肾脏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肿大心包积水,心肌炎症变化,肝充血,红棕色肺充血肿大。急型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病猪精神不振、高烧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内死亡。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三、怎么预防和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农贸市场、屠宰厂、交通运输检疫工作,对购入新猪隔离观察21天,对圈、用具定期消毒,发生疫情隔离治疗、消毒、未发病猪用青霉素注射,每日二次,3—4天为止,加强免疫,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静注或四环素每千克体重5000—10000单位或康迪注射液0.1—0.2ml/千克体重,1日 2次当猪群中发生该病时,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病猪污染的猪圈,用具等应彻底消毒,粪便、垫草应进行烧毁或堆积发酵处理。病猪尸体和解剖的内脏器官应深理或烧毁。对同群未发病猪只用抗生素进行紧急预防性注射。连用3~5天,每天2次。停药后立即进行-次全群大消毒,待药效消失后再接种-次菌苗,对患慢性猪丹猪的病猪应尽早淘汰。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丹毒用什么中药擦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丹毒用什么中药擦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