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黄中药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黄中药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熟大黄功效作用有哪些是什么?
熟大黄功效作用有哪些是什么
熟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指治疗血热毒蕴的方法)、逐瘀通经(祛除瘀血,疏通经脉)的作用,对于便秘、腹痛、黄疸、出血、咽肿等症状功效较佳。
熟大黄相比生大黄,炮制方法不同,功效相较生大黄泻下力较缓。
熟大黄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取净大黄块,用酒炖或酒蒸制内外均呈黑色,味苦。因该药材性寒,所以女性妊娠期、经期及哺乳期、脾胃不良者不建议使用。
患者切勿自行用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期间若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服药期间还应注意饮食,忌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如与其他药物同服时应咨询医生。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大黄适合在哪些地区栽培?如何繁殖与栽培?产量如何?
大黄别名生军、将军、锦文。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恩施又叫马蹄大黄。
一,生长特性:大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高寒山区,年平均温度约10度,年降雨量500毫米,相对湿度50%~70%,无霜期90~130天,喜干旱凉爽气候,耐寒。5℃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15~22℃,超过30℃生长迟缓,忌连作、低洼地、重黏土、酸性土。种子发芽率3~4年,温度适宜,种子吸水100%~120%,温度18℃,2~3天既能出苗,故苗期给足水分。现在,为了提高品种纯度和药效,一般以大黄芽苗繁殖为主,子播苗被足渐淘汰。
二,栽培技术:大黄属于多年生深根植物,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中性及微碱性的砂质壤土和石灰质壤土为好。山区气候凉爽,地下水位低的地区栽培。酸性土壤每公顷施石灰1500~3000千克。深耕20厘米以上,施足基肥,每公顷45000~60000千克。当大黄收获后,分取母株、子芽或切母株根茎芽限栽培。在分离和切割的伤口处,涂上草木灰以防腐烂变质。
三,田间管理:大黄生长期较长,三年为收获期,因此适时松土、除草、追肥、防治病虫害特别重要。一般在第一、第二年除草松土3次,追肥2次。第一次六月初追饼肥或化肥(过磷酸钙150~225千克/公顷,氯化钾75~112千克/公顷,硫酸铵150千克/公顷)。第二次8月下旬施磷钾肥,每公顷用量150千克。第二年追肥2~3次,第一次返青,第二次45天后采用旁开沟施下,覆土浇水。
四,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多雨季节发生,以预防为主。选地势高无积水的地方建园,或者带坡度的坡地最好,经常松土,保持土壤通透性,平地可起垅栽培。
2,叶斑病,发病初期,7~10天喷雾1次1:100的波尔多液,连续喷雾3~4次。
3,蚜虫,蚜虫主要危害嫩叶,用吡蚜酮兑水喷雾。
大黄是多年生植物,是中药材的名称。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下面介绍大黄的适生区、繁殖与栽培及产量:
大黄喜冷怕温,适生温度15-25度,超过28度生长缓慢,若持续时间过长会热死。海拔1500米以上山区种植生长良好。在我国拉萨、库尔勒、齐齐哈尔等地均有栽培。
4、种植方式:仅介绍直播即点种方式。
(2)防虫:在点种地面撒施敌百虫粉剂,防止害虫危害刚出土幼芽及幼叶。
另一种种植方式就是育苗移栽。春季育苗,次年春分至清明期间移栽。秋季育苗,次年秋季移栽。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间苗锄草、培土施肥、割除花苔、防治病害等措施,保障植株健康生长。
移栽后3-4年便可收获。根茎部分称大黄,根及侧根可作兽用大黄(称水根、水大黄),4-5公斤鲜货,可供干货1公斤。一般亩产干品400-500公斤。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大黄中药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黄中药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