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蛴螬的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蛴螬的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蛴螬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蛴螬性微温,味咸,有毒性,有破血消癓的作用。可以治疗瘀伤疼痛、经闭、跌打损伤、血瘀痹痛、产后受寒、乳汁不通、目赤翳障等问题。一般用量在一个至三个之间。一般不煎汤内服。用法是用酒将蛴螬洗净,炮制后研末冲服。服用时应注意体虚血弱患者禁止使用。通常在中成药中使用较多,例如大黄贄虫丸,用于治疗虚劳腹满,起到破瘀化积的作用。
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守在电视机前,乐此不疲地看《大风车》,一首“大风车,吱呀吱呦的转”,伴随了我整个童年。《大风车》有一个主持人,叫“金龟子”,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以为她是他。
金龟子是一种昆虫,它的幼虫生活在地下,是一种软体动物,学名叫做蛴螬。蛴螬是一种对很多农作物有害,它有一个特点,就是祛腐性,喜欢待在腐败的东西旁。农村喜欢用秸秆“沤粪”,用以作为农家肥,蛴螬就喜欢躲在这些“腐败”植物的下面,以至于我对这种生物心生厌恶,每每想起,一股呕吐感“油然而生”。
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蛴螬成为一味中药,一般的药方找不到,因为大多数医生不知道。虽然我知道这味药,但是也会尽量避免使用。
早在数千年前,中医就开始大量使用蛴螬,以至于到了汉代,对蛴螬的认识已经相对完善。中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就收录了蛴螬这味药。古人是如何认识蛴螬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蛴螬“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从这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蛴螬可以活血化瘀,而且有较强的作用。因此蛴螬才可以主血瘀,治疗瘀血在胁下。恶血其实也是一种瘀血,中医还有衃,不是血的血,就是瘀血,恶血也是不正常的血,同样也是瘀血。
因为瘀血停留在体内,正常的气血不能流通,“不通则痛”,正常的脏腑、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出现疼痛。而瘀血本身也可以引起疼痛,停留在关节,关节就会疼痛,关节痛中医就称之为“痹症”。而瘀血停留在胁下,气血阻塞,因此胁下胀满疼痛。瘀血停留在胞中,影响女性月经的规律,除了痛经以外,还可以导致闭经,月闭就是绝经停闭。而瘀血停留在眼睛,则表现出视物模糊,眼生翳膜。
我们从蛴螬生活习性,也可以间接的推断它的药性。蛴螬善于打洞,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注定了蛴螬可以深入血分,能够打通经络,活血化瘀。
蛴螬有什么生长特点?常危害哪些农作物?
农村有一种飞虫子,农民称为金虫子,学名叫做金龟子,本来是一种人人讨厌的害虫,但上世纪80年代因为央视少儿节目的“金龟子”刘纯燕的演绎,使其成了影响一代人成长的童话。不过,童话再美好,金龟子还是一种让农民讨厌的害虫。
今天所说的地下害虫蛴螬,就是金龟子的幼虫。金龟子在交配后一般10天至15天就会产卵,它的卵一般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特别是低洼的水浇地,最容易吸引金龟子产卵,它们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挖土,爬进挖好的坑里产卵,一头母性金龟子,一般一次产虫卵一百粒左右。金龟子产卵后一般自然死亡,其卵在土中生成幼虫,就是我们所说的蛴螬,也有的人以其形状称其为鸡屎虫。
过去农村使用土杂肥较多,蛴螬往往最容易在湿润的土杂肥中生长,特别是未腐熟的土杂肥,在继续腐熟中会产生一定的温度,最适宜蛴螬生长。蛴螬会假死,晏子记的小时候只要发现蛴螬,用小棍一动它,它就会装死不动了。
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所以一直生活地土壤中,温度过低或过高时都往下部活动,温度适宜时往上活动,一般10厘米土温达到5度以上,开始往地表运动,地温15度左右活动最兴旺,如果地温高于23度,就又往下部移动,秋季再往上部运动。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查在土中越冬,春后变成成虫子金龟子。
蛴螬一种杂食性害虫危害的农作物非常多,因为其生活习性包含植食性、腐食性和粪食性。果园、苗圃、庄稼地、蔬菜园,都容易受到蛴螬为害。对于农作物来说,蛴螬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因为这两个季节地温最适宜蛴螬往上部运动,往往咬食农作物刚播下的种子、地下根块以及幼苗嫩茎,花生地最容易受到伤害,其他豆科作物、茄科作物、十字花科、菊科作物的幼苗也往往受害。薯芋类作物的根块也往往遭受其钻孔损害,如土豆、红薯等。被蛴螬啃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植物病害。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蛴螬的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蛴螬的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