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前线崩溃俄官员乌克兰正迅雷不及掩耳收复哈尔科夫失土
俄罗斯自从今年2月24日和乌克兰开战来控制大约1/5的乌克兰领土,六个多月后的现在正快速被乌克兰收复中。一名俄罗斯指派的地方负责人9日透露,乌克兰军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大举收复先前被俄罗斯占领的东部领土,俄罗斯在沉默一天后坦承,位于乌克兰第二大城哈尔科夫东南方的前线部队,有一部分已崩溃。根据媒体报导,俄罗斯指派的哈尔科夫州州长甘切夫告诉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正竭尽所能地拖延敌军进攻,但有数个聚落已重新回到乌克兰军队的控制之下。”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一段军车在公路上疾驰的视频,强调增援部队正赶来保卫该地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后表示,基辅的军队目前已在哈尔科夫州夺回超过30个聚落,并持续在东部的顿巴斯和南部地区反攻。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今天稍早指出,被打退的俄罗斯军队正试图撤走在哈尔科夫附近的伤员和受损的军事装备。乌克兰官方发布的视频则显示,乌克兰士兵正在先前被俄罗斯占领的村镇路牌前摇着旗帜。自从俄罗斯3月放弃进攻基辅以来,乌克兰军队这种快速的进展几乎是前所未闻,将战争主要的型态转变成前线恶战,而这一突破可能成为这场战争中关键的转折点。
俄军为什么会在冬天丢掉哈尔科夫?
俄乌之间的军事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此前的战况一直都是俄方占优的一边倒态势,因此在失去了哈尔科夫的控制权以后,就预测俄军全面崩溃是不够客观的,并且俄方给出的说辞是主动撤退,虽然撤退比较仓促,导致出现了一定的战损,但这跟乌军直接战胜依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无论是主动撤退还是被动撤退,都已经无法改变哈尔科夫控制权更迭的客观事实,只不过整体来看很有可能是俄罗斯在无奈之下的主动调整,其真实目的便是止损。
众所周知,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战线是比较长的,如果是在夏季,后勤保障和补给并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但随着严寒冬季的临近,势必会加剧给养保障的难度,考虑到哈尔科夫并非俄罗斯的预定目标,通过战略性的调整,在补强主要战区军事力量的同时,缓解冬季补给压力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既然俄军存在冬季保障压力,利用转瞬即逝的机会撤出战区,虽然表面来看丢掉了控制权,但长远来看对俄罗斯还是利大于弊。
当然,此次俄军在哈尔科夫的失利,跟其战场态势和情报的错误分析也是密切相关的,简单来说,乌军在美国的帮助下,通过对乌东地区的军事打击,让俄军误以为将会发起新一轮进攻,而不得不从哈尔科夫等地抽调军事力量,这便是精心设计的?声东击西?策略。从战况来看,俄罗斯对于乌军的这一轮动作缺乏充分准备,做出撤退的决定便是中计的表现,相信俄军在认识到错误以后,会在后续的军事行动中重新定义战场态势。
由此作为参考不难看出,丢掉哈尔科夫的俄军只不过是一时大意,距离全面崩溃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毫不夸张的说,只要美国为首的北约不直接介入,俄乌战争的结局就只能不利于乌克兰,这也是个人并不认为俄军会溃败的原因所在。考虑到进入寒冬以后会给军事行动造成诸多不便,因此不排除俄军依然会在其他战区采取战略撤退的做法。
为什么俄军会在哈尔科夫遭遇惨败
随着乌军控制的定居点不断增加,俄军即便不承认此次的战况对己方极为不利,但是面对乌军打出的?声东击西?这张牌,的确没有做出正确应对,准确的说是落入了对方设好的陷阱,从这个角度来说,俄军在哈尔科夫的失利是毫无争议的栽了。俄军对于此次失利的解释是主动的战略性撤退,虽然理论角度来说这种说辞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现场遗落的战车破损程度来看,俄军的撤退还是比较仓促的,很明显是中了乌军声东击西之计。
众所周知,自从俄乌战争以来,乌军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节节败退,而俄军则在涉足的每一块战场都捷报频传,如此泾渭分明的战场表现,也使得国际社会和吃瓜群众逐渐失去了对俄乌战况的兴趣。正当大家都以为俄军会不出意外的赢得战争之际,乌军在美国的帮助下,却出其不意实施了?声东击西?的计策,在顿巴斯等地加大火力打击力度,使得俄罗斯误以为乌军将要进攻,才紧急从哈尔科夫等地撤退从而增援顿巴斯。
正是因为这一看似普通的计策,使得俄军在不经意间上当受骗,虽然在撤退过程中没有造成太大的人员上网,但是包括装甲车在内的武器却损失颇大,这也是外界认为俄军此次栽了的原因所在。当然,仅凭一时的得失,尚不能对双方未来的战况走势做出判断,毕竟俄军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栽两次跟头,而是会结合战况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当准确掌握了战场态势以后,相信会结合当前的战况态势做出相应的部署。
总而言之,俄乌之间的这场军事冲突,短时间内是没有结果的,但是从整治层面和战略层面来说,俄罗斯并没有从中损失太多,即便在哈尔科夫栽了跟头,但相比较而言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的损失更大。当然,任何一场战争都是难以做出准确预测的,只有关注接下来各方的应对能力和策略,才能通过整体战况和走势的剖析得出客观结论。
昨天吴大辉视频分析俄乌局势吗?
乌克兰军队突然在哈尔科夫方向打出了一轮让全世界关注的大反攻。在过去几天,俄乌战局发生急剧变化,乌军在赫尔松方向发动反攻的同时,还在哈尔科夫方向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反攻。俄军在四天时间连丢三大重镇:巴拉克列亚、库皮扬斯克,目前乌军现在正沿奥斯基尔河沿岸向南推进。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在9月11日发布消息称,自9月初以来,乌克兰已重新控制了3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哈尔科夫方向,乌克兰武装部队正在向南、东、北三方推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在11日官方账号发布视频称,乌克兰武装部队控制了哈尔科夫州的契卡洛夫斯克。
乌克兰武装部队在短短一周内成功地将俄军击退了70~100公里,无论是巴拉克列亚,库皮扬斯克,伊久姆,还是沃尔察斯克,俄军就没有能坚持守卫一天的。有部分专家认为,乌克兰给俄罗斯军队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
不管战局最终如何,这几天的糟糕战事,暴露出俄军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确实很菜,比如说战略侦察能力和战场监控能力,全都一塌糊涂。
乌克兰调虎离山计,赫尔松虚张声势,把大量俄军调动到了南线。然后在东线凑了这么多部队,大量部队重兵部队集结在哈尔科夫和伊久姆的前沿,俄军竟然没发觉,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是军事能力低下的典型表现。
好消息是,俄罗斯最精锐的第20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已经胜利地从伊久姆移防到了顿涅茨克新“集结地”。
俄军第20集团军一天时间就丢了伊久姆,全军向后溃败,沿途扔下大量武器装备。该集团军除了擅长阅兵以外,在乌克兰前线英勇奋战,机动性极强,在半年内进行了两次“重新集结”,一次集团军指挥部被端掉,并且是俄罗斯陆军建军以来最大规模溃败的纪录保持者。
该集团军的军部,维斯瓦河第3摩托化步兵师和近卫叶利尼亚第144摩托化步兵师下属的11个营战术集群(BTG),以及各支援保障部队,毅然抛弃坛坛罐罐,扔了数百辆坦克、步战车和自行火炮等重型武器装备,轻车简从,争分夺秒,撕开了伊久姆东南部的乌军包围圈,成功地穿越了40公里的森林沼泽地,转进到顿涅茨克安全地带。
由于车臣部队的英勇断后和殊死抵挡,第20集团军的阅兵老爷们毫发无损,没有任何高级指挥员被俘。俄军第20集团军“重新集结”以后,目前防守已经固若金汤,优势在我,俄军必胜。
针对俄军的大溃败,以及车臣部队被俄正规军当成炮灰,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非常生气,怒火万丈。小卡说:“俄军从巴拉克莱亚、伊久姆和库皮扬斯克撤退,甚至还可能撤离整个乌东!“
小卡说:“俄军目前需要对作战方针和策略进行调整,不要再假装一切都在按既定计划进行,俄军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小卡甚至说如果俄军不改变,继续隐瞒军事错误,他要亲自找最高统帅要个说法,反映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小卡非常愤怒的原因之一,是在此次俄军溃逃中,指挥和协调出了问题,俄正规军不打招呼撒丫子就跑(例如第20集团军),把车臣部队扔下当炮灰,抖音战士们损失很大。
现在央视报道也承认,乌军的反击取得了重大战果,但央视很客气地没说俄军是大溃败。使用了俄方的“重新集结”这个词。
昨晚央视《今日关注》节目,详谈《乌军大反击连下数城 俄撤回顿巴斯以退为进?》
吴大辉和李莉两位嘉宾谈的非常精彩,这可能是俄乌以来关于战局最精彩的访谈之一。
吴大辉认为:
1、乌军的反击十分凌厉,打了俄军一个措手不及。这次反击的乌军野战能力较强,以北约训练回国的几个旅为核心,攻击能力较强。
2、俄军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哈尔科夫,从俄国防部公布战报的大屏幕背景能看出,俄军显然已经不把哈尔科夫作为战区。这里的大部分兵力完全撤离。
3、俄军总体的指挥和协调发生了问题。顿巴斯民兵和车臣武装的损失很大,小卡德罗夫已经愤怒了,俄正规军不打招呼就撤了,造成车臣部队的被动,如果没有个说法,小卡将上访抗议。
4、俄军实际上已经没有在哈尔科夫、伊久姆等地发动防守反击的力量,所谓的铁锅炖“乌军”是不成立的。俄军可能认为伊久姆等地比较鸡肋,不如加强顿巴斯的防御。
李莉认为:
1、俄军实际上是被迫撤离,但也有机会打回来,但战场是复杂的,什么情况都会发生。
2、乌军在三天时间里,每天收复1000平方公里,前进的太快了。很可能会让俄军杀个“回马枪”。乌军越往前进攻,受到的阻力就会越大,因此战局目前是胶着的,还不能早下结论。
3、俄军的以退为进的反击是可能的,但战场非常复杂,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结论,央视两位专家说“俄撤回顿巴斯以退为进”,是指俄方可以收缩战线,重点防御或进攻。并不支持“俄军故意使用拖刀计,把乌军放进来打,然后包饺子”的说法。央视很客气,尽量避免说到俄军大溃败,给俄罗斯留了颜面。
俄军已经放弃了整个哈尔科夫战区,西部军区集团指挥官被撤职。目前乌克兰军队已经进入哈尔科夫最北部地区,这里距离俄罗斯边境只有一两公里。
从俄罗斯国防部公布战报的大屏幕背景,也能看出来,俄军显然已经不再把哈尔科夫作为战区,放弃了奥斯科尔河以西的大部分哈尔科夫地区(库皮扬斯克~博罗瓦亚~奥奥斯科尔一线)。这里的俄军兵力已经完全撤离。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布消息说,由于哈尔科夫和伊久姆的大溃败,俄军驻乌克兰战区的西部军区集团指挥官罗曼·别尔德尼科夫中将已被撤职(刚刚上任17天),由中央军区司令亚历山大·拉平上将接任。
俄军丢失伊久姆后,整个西侧完全暴露出来,侧翼完全暴露了,根本无兵防守,他们的后方全是乌军,留在前线就是等死,所以俄军已经土崩瓦解。由于俄军兵力空虚,西侧巨大的缺口根本就堵不住,乌军大批主力直接击破俄军防线,占领区腹地,后方腹地完全无兵防守,前线俄军就会崩溃瓦解。
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利克塞·列兹尼科夫承认这有些惊喜意外,认为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发动的大反攻远远好于预期。不过,乌方还是很谨慎: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确保能够持续掌控被解放的领土,尤其要高度警惕俄军进行的反击。
俄罗斯和乌克兰终于可以1:1交换俘虏了。在这次乌军大反攻中,俘获了大批的俄军和顿巴斯民兵,数量可能要超过马里乌波尔的被俘乌军。据乌军说:被俘的俄军如此之多,以至于连绑手的“胶带”都不够用了。
现在,俄乌双方终于可以愉快地1:1交换俘虏了。
乌军突然发动哈尔科夫大反攻,那里发生了什么?
俄罗斯军事行动以来,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有些人觉得,这个时间,还会继续持续下去。没有想到,乌军突然发动哈尔科夫大反攻,进入了哈尔科夫州交通枢纽巴拉克利亚,还进入了库皮扬斯克市,俄罗斯方面开始撤离。有人说,这是俄罗斯方面的失败,果真如此吗?
一、乌军发动反攻,目的不是收复,而是其他
乌军方面发布消息称,不仅进入这些地方,还在一些地标性建筑那里合影留念。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他们已经可以在这些地方自由行动了。这个做法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他们在这些地方了,也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他们有实力站在那里。
就算是站在那里了,又能怎样?就算是乌军取得了这些地方,难道他们会有那么多实力继续进攻?他们已经突进几十公里了,后面的支援何在?侧翼的掩护何在?这些,乌军方面会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突击,还有其他的原因。
其中一个是想告诉西方,他们有作战能力,还有很强的作战实力。要是这样下去,就可能收到奇效。这个做法的好处是增强乌军的信心,打击俄军的士气。更多的是想证明自己的实力,不要让西方放弃他们。要是西方放弃了,他们的“末日审判”,就会到来!
还有一个,已经是秋季了,要是没有像样的进攻,对于西方而言,也没有办法继续支援,因为支援了那么多,没有收到效果。这个就跟投资一样,要是投进去很多,没有看到收益,是不是会及时止损?乌克兰方面,可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所以,要在冬季来临之前,有一个动作,让西方看到,他们的支援,是有效果的。
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继续要西方继续支持。这样的进攻,代价是很大的。因为没有后方支持,没有侧翼掩护,很容易陷入孤军深入的陷阱,这样对于前线作战人员而言,是一次极大的冒险。这个冒险是为了让西方看到,他们的支持,有效果。既然有效果,那就继续支持吧。
二、俄军撤离这些地方,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有人说,俄军撤离,是一次重大失误。原因在于,之前守住的地方,却因为对方的突袭,失去了。这不仅是防守力量弱导致的,还是因为战略战术失误导致的,要是想再次拿回来,难度系数就更大了。因为乌军有了西方的军事援助,而且是重武器的援助。
俄军方面称,这是一次调整。有人说,这个所谓的调整,不像是故意为之,而是仓促间的决定。正所谓:兵不厌诈。要是撤退的时候有序,这是给对方一个印象,他们可能有埋伏。俄军撤退的时候很慌乱,而且扔掉了很多重装备,这说明他们走得很仓促,是不是可以快马加鞭地追赶呢?
大家细细看这些动作,像不像马陵之战的描述?将一些重装备扔下,让对方麻痹大意,最终等到他们到了自己设伏的地方,那就等着包饺子吧。要是果真如此的话,那些说战略失败的人,是不是打脸了呢?要是打脸的话,会出来道歉吗?动不动就唱衰,不是好事。
俄军撤出这些地区,也是有战略意图的,由于战线过长,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兵力部署不到位的问题,面对乌军的集中兵力,就出现了一些应对不利的情况,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战胜对手,他们采取了收缩防线的方式,以此巩固自己的优势,加强对对手的打击。
通过后撤,将对方的兵力吸引过来,再从后面将其包围,加强侧翼的打击,那么,效果是不是就更好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之前的地区拿回来,还可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这样的方式,就跟拳击比赛一样,后撤手臂,是为了更好地打击对方。
三、双方的拉锯战,还是会继续
双方在东部战线和南部战线胶着,对于双方而言,都有点疲惫之意了。但是,谁要是先举白旗,都觉得脸上挂不住。这个就跟两家人打架一样,要是没有拉架的,两个人就算是精疲力尽,也要打下去,毕竟,放手一搏,可能单车变摩托。要是对方先服软,那就正好。
要是双方继续刚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但如何停下来?那就需要智慧了。冬天即将来了,乌克兰的冬天,天寒地冻的,想要在这个时候进行大规模战役,现实不大允许。要是想在冬季之前取得决定性胜利,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都很有难度。他们将进入一个相持期,至于持续的时间有多久?那取决于双方的实力。
乌克兰获得了西方的援助,只不过,援助的数量在下降,乌克兰没有那么多武器的话,想要取得胜利,难上加难。俄罗斯没有全国总动员,没有使用更强的武器,那是因为他们在克制,他们的目的不是将乌克兰占领,而是去军事化。所以,俄罗斯一直留有谈判的窗口。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
乌克兰危机发展到今天这步田地到底是谁的责任?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那就是俄军在哈尔科夫的兵力不足。
英、美军事顾问正在谋划对俄战争的局部胜利。
英国与美国的军事顾问正在策划一些反攻来获得局部胜利以鼓舞乌克兰军队的士气,英国的军事顾问就策划了蛇岛反击战,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当前俄军兵力薄弱的地方正在成为他们挑选反击的地方。俄军在哈尔科夫北部只部署了4000人,但这里的东西防线长达100公里,平均每公里只有40人。
由于是战争,俄军不可能用一字长蛇阵来防守,因为这样的话很容易被乌军用集中兵力的方式击穿防线。由此俄罗斯是以营为战斗单位在哈尔科夫北部设防,但是在如此长的防区内零散的部署几个营同样很容易被乌军进行各个击破。
在英、美军事顾问的谋划下,俄军在哈尔科夫北部又属于军队数量比较少的区域,为了避免该地区的俄军遭受乌军大量主力的突然袭击,因此从那里撤军是很正常的。
俄军继续围困哈尔科夫的意义已经不大。
围困哈尔科夫,把乌军部分主力牵制在哈尔科夫地区是俄军第一阶段的军事计划,但事实表面俄军这样做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当初俄军在围困基辅的时候乌克兰各地的军队根本没有驰援基辅,由此证明分布在各地的乌军根本不会离开自己的防区,因此俄军继续把有兵力放在哈尔科夫北部纯属白白浪费兵力。
当然了,俄军在哈尔科夫北部部署军队是第一阶段的军事计划,但事实上俄军在第一阶段实施的军事计划并没有取得他想要的效果,因为乌克兰人并没有像俄罗斯设想的那样出现大规模的倒戈。
由此俄罗斯在第一阶段的军事计划算是失败的,当前俄军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军事作战计划。
俄军的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击穿乌军在东部的防线,完整地控制两个东乌共和国的管辖区域,让他们具备完全独立的基本条件,所以俄军现在已经把主力要的精力放在顿涅斯特和卢甘斯克地区。
因此部署在哈尔科夫北部俄军的军事任务已经发生改变,他们不再继续执政牵着哈尔科夫乌军的任务,而是变为保护伊久姆补给通道的安全,所以把原来分布出去的力量集中起来防御乌军对伊久姆补给线的偷袭。
俄军在压缩战线。
俄军一开始就用三面进攻乌克兰的做法,我是很不理解的,而且还是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当时我一看也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当然了,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俄军对乌采取军事行动是建立在他们“收买”了大量乌克兰官员的基础上,可惜的是他们太信任自己的情报部门了,从而导致陷入今天的被动局面。
由于俄军一开始把战线铺得太长再加上兵力有限,最后导致俄军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难以获得突破。很显然他们认识到了这种错误,因此现在俄军想通过压缩战线的方法把兵力集中起来进行重点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从基辅撤军,从哈尔科夫北部撤军并不难理解。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在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前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