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泽泄在中药中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泽泄在中药中有什么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清理体内秽浊物质,降低体内脂肪含量)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泄泻、高脂血症等病症。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之功,适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高脂血症、热淋涩痛等病症。
同时要注意,泽泻不能与海蛤、文蛤一同配伍使用;不宜与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以及螺内酯、氨苯蝶啶片等保钾利尿药同时服用。
综上可知,泽泻既可利水渗湿、泄热,还可化浊降脂,可治疗高脂血症、水肿等多种病症。为了避免触犯其禁忌,建议服用前详细咨询专业医师。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泽泻是常用的渗湿利水药,“生汝南池泽,性能泻水,故称泽泻”,入药历史已有三千多年之久,该药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肾主二便,“膀胱不利则癃”,膀胱又为肾之府,寒能清热,所以泽泻能利水道,清湿热。治水湿不化之头眩、脘痞、胀满、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囊湿、淋浊以及相火妄动之梦遗。
泽泻偏于走肾,能增加尿量,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治膀胱蓄水的小便不利,但该药只有利湿泄热之功,而无补益之效,故与茯苓不同。泽泻是六味地黄丸中的“三泻”之一,与丹皮、熟地、山药为伍泻相火而保真阴,应用于肾阴不足之证;猪苓汤中与猪苓、茯苓为伍,育阴利水,应用于水热互结、小便涩痛不利等证;利小便还可与车前、通草配伍;合知母、黄柏可清利湿热;配白术、砂仁以治泄泻;配半夏、茯苓以治停饮。配白术(《金匮要略》之泽泻汤)健脾利湿,治饮邪上冲之头晕。
泽泻性寒、不补,久服易导致伤阴的后果,故肾虚滑精而无湿热者应慎用,确需服用者可与养阴药并用。
泽泻属于大宗中药材,那么它的育苗和种植技术是什么?
谢悟空邀请!
泽泻为泽泻科泽泻属多年生沼泽草本植物。别名,车苦菜,水泽,天秃,如意菜。我国主产福建,四川等省,其他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云南均有分布。块茎可供药用,植物可作观赏栽种。
泽泻植物形态特征
株高50-100厘米,地下茎球卵圆形或球形,外皮黄褐色。密生须根,单叶基生,长柄,绿色,有光泽,卵状,有明显弧形脉,花葶自叶丛中生出,总花梗常5一7枚,集成大型轮生状圆锥花序,花白色小,瘦果环状排列,倒卵形,褐色,花期6一8月,果期7一9月。
生长湖泊,水塘,河湾,沼泽,渠道等地。
喜温暖气候和阳光充足环境,幼苗喜荫蔽,畏强光直射,成株喜光,人工种植适应生长在浅水田中,对土壤要求含腐殖质丰富而稍带粘性壤土或水稻土。沙土,冷水田种植块茎产量不高,忌连作。
采用种子繁殖,先育苗后移栽。
泽泻以中等成熟的种子播种发芽率高,植株生长良好,块茎产量高,质量好。
要栽种好泽泻,要培育好自己的良种。有两种方法供选择。
1,分株留种,在泽泻采收前,从栽种大田中选择块茎大,无病虫危害的留作母株,收获时单独挖取,割除枯茎叶,另选择潮湿地块栽种,栽后覆盖杂草保温防冻。第二年立春后,块茎萌发出许多新苗,待苗高20厘米时,挖出田块茎,按新苗切分成单株,移栽阳光充足,水田中,加强管理。7一8月果实成熟,当果实呈黄褐时,分批连梗剪取置通风处阴干,脱粒,净选,贮藏在布袋中,第二年夏天播种。
泽泻分苗移栽育种
泽泻培育早熟种子的,由于假植地覆盖塑料薄膜,土温高,种茎出苗早。一般在立春后即分苗移栽于种子田中,覆盖地膜保温。种子田应进行翻耕、施基肥。种子田栽苗方法与大田移栽的方法、技术要求相同,栽苗的密度为一般株距33~35厘米、行距40~50厘米,密植的株距30~35厘米、行距32~38厘米。分苗移栽一般不到一周即会返青,于返青后喷生长刺激素920—次,以促其快速生长,早抽薹开花。中耕除草、追肥三次,最后一次在将抽薹前,除氮肥外要加施磷、钾肥。
培育泽泻晚熟种子的,于3月中下旬分苗移栽于种子田,栽苗一般较稀,株行距40~45厘米。近年密植试验株行距均在33厘米以下,效果很好,种子成熟较一致,不发芽的嫩籽减少,因而种子饱满。主要原因是密植后,泽泻植株基部晚抽生的花薹因植株郁闭受到抑制,几支主花薹发育良好,花期较一致,果实成熟也较一致。中耕除草、追肥与早熟种子培育相同。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泽泄在中药中有什么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泽泄在中药中有什么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