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贺姓羊宝宝取名宝典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贺姓羊宝宝取名宝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族人?有哪些历史依据?
花木兰是胡人还是汉人?
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汉人和胡人。汉人和胡人本质的区别不是血脉,而是文化传承。花木兰这一形象出自《木兰辞》,只要上过学的都能随口来几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所以花木兰毫无疑问属于汉文化中的金典女性形象。从这一点来看妥妥的汉族小姐姐好吗!
但是,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花木兰属于北魏政权,这个王朝的统治民族是鲜卑族拓拔部,被统治民族有汉,匈奴,羌,氐等民族。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这一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基本都汉化了,到隋唐统一的时候也分不清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是鲜卑族建立的国家的人。在北魏国家里,作战的一般是鲜卑人,耕种的一般是汉族。从这个角度看,花木兰基本属于鲜卑族。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故里之争历代有之。据了解,河南人说她是商丘虞城县人,陕西人说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说她是黄陂人,安徽人说她是亳州人,江苏人说她是泰州人,内蒙古人说她是盛乐人(今呼市和林格尔)和包头人,河北人说她是完县人。关于花木兰故里的传说就众说纷纭。
花木兰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徐鹏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华活页文选》中的文章《木兰诗》里指出:“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有人说她是谯郡人,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有人说她是商丘人。”据史料记载,无论是谯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小魏庄这个地方。
我们是通过《木兰辞》得知花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的动人故事,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身年代,仍然传说纷纷,莫衷一是,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族人呢?今天就来谈谈。
关于花木兰的故事有两个流传最广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间,北方柔然国南侵,北魏进行全民总动员,连老人和小孩都不能幸免,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花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发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清朝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年,屡建功勋,后与窦线娘交战被擒,线娘验明她女性身份,与之结为姐妹,窦建德兵败,线娘请花木兰将书信交给罗成,木兰途中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木兰为女儿身,要招其入宫,花木兰将书信交给妹妹花又兰,托她代为送信后自刎身亡。
《木兰辞》是乐府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所以故事应该发生在南北朝或者南北朝之前。
关于出身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风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说她是唐初人。
综合比较起来,花木兰是北魏时人的说法要靠谱些。
关于她的姓氏,在《木兰辞》里她不叫花木兰,就是叫木兰,木兰的姓氏是有争议的,有的说是姓朱,有的人说是复姓木兰,还有人说她姓魏。
花这个姓是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弟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能够被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认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的《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他是颖州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黄州人,河南省的《商丘县志》则说木兰是商丘花宋村人,花木兰也是分身乏术,这么多地方在争。
众所周知花木兰是北魏末年的巾帼英雄,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人拓跋珪建立是国家,而花木兰打仗的柔然也都在蒙古一带,显然是北方游牧民族间的战争,虽然花木兰的家乡可能在河南或河北,但是他们是北魏的子民,一般来说应该是鲜卑人,而不是汉人。
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定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雄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花木兰就是出生于黄河流域某村的女子,她属于哪个民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古中国北方胡汉已融合了、已经汉化了,按照现在的话说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如果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花木兰就是北魏的鲜卑人,她抗击的是北魏最大的敌人“柔然",功成名就回去后,面临的还是北魏大地。
据南北朝中北朝民歌《木兰辞》中记载,花木兰本是一个北魏五凤谷一个普通织女,因为柔然大举侵袭了北魏疆土,北魏皇帝命令起兵。当时是府兵制,花木兰因为父亲年事已高,弟弟又年幼,于是自己就女扮男装,骑上父亲的马匹,带上了父亲的刀与弓箭,加入了北魏的军队里去了。
花木兰替父从军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她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与伙伴们一起英勇杀敌,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大,知道她的身份以后,就赦免了她欺君之罪。花木兰回去以后,发现家里人都没有了,她本来是想报家卫国的,现在发现自己家里人一个都不存在了,她认为自己活着也没有意义,痛哭一场以后就拿剑自刎了。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建了一座“木兰祠"
西晋惠帝时,八王之乱,以后又有“五胡乱华",就是由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五大游牧民族大肆屠杀中原的汉族,中国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大量的汉族背井离乡逃到南方(江南),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由于,三国以后,被杀的汉族已经很少了,再加上在中原又被胡人乱杀,所以逃到南方去的汉人所剩不多了。
西晋灭亡以后,司马家族在南方建立了东晋。北方(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16个游牧民族的政权,没有看到汉人出现。北方前秦强大时,苻坚组织了80万游牧民族的军队想一举拿下东晋的汉族王朝。东晋在谢晋和谢安的领导下,用8万军队,通过“淝水之战"一举打垮了苻坚的联军。苻坚回去后救被杀,由于东晋(汉族)人太少,没有办法去统一北方(中原)。
苻坚被杀第二年,鲜卑拓跋珪建立北魏,没有看到有汉人来阻止,也没有看到汉人出现,整个中原地区都是各个游牧民族,他们互相争斗,直到鲜卑孝文帝拓跋宏汉化,也没有看到半个汉族来干涉,怎么花木兰会变成了汉族?
花木兰从军是府兵制,就是战前在家放牧或种田,战时骑马打仗;汉人是募兵制,当兵打仗都是国家募养,军队与老百姓分开的。所以说,花木兰是鲜卑游牧民族的人。再则,中国的儒家是从周礼的“巫、史、祝、卜"分化出来的,只有汉族喜欢记“史",就是将历史记录下来,游牧民族没有记史的习惯。所以,花木兰除了有《木兰辞》以外,没有历史的记载,这也是一个游牧民族“鲜卑族"的明证!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贺姓羊宝宝取名宝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贺姓羊宝宝取名宝典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