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分类性味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分类性味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的性味归经的评定依据和评定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设及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标准是古人的还是现代人的?二,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五行,现在中医很多问题说不清楚是搞中医的人没有把五行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关系撕裸清楚,造成现在中医如一堆乱麻。自然界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对应六味酸甜苦辣咸淡,各分阴阳为十二。再叙述就要说五行与五味的关系,比如为什么木对应酸?这些内容要是说清楚要用半天时间,总之一句话,中药的性味归经标准就是阴阳五行,不复杂,不理解只能说明你对中医没入门。
中药起作用的不是化学成分,是性味,那性和味分别怎样起作用?
中药起作用的不是化学成份,说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仅处于起步阶段,与科学技术的高度与要求,相差其远。比如古代医家通过临床验证延胡索有止痛,镇静作用,实验室的药理报告延胡索确实含有四氢八马汀,延胡乙索这些化学成份确有镇静止痛作,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另外您提到性味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寒热温凉,六种味道酸苦甘辛咸淡。这些中药性味分别起什么作用,天呢,够写半天的。简要举一例吧。如温热的洋金花子,用于因受寒引起的痉挛性头痛腹痛(西医用6542)。假如颅内高压这种热性头痛(西医用甘露纯)再用洋金花子(6542),恐怕就是不行的。中西医理药理是相同的。
除了性味,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归经,比如黑豆,中医认为入肾经,而肾主头发,所以认为黑豆有治少白头作用。而又从肾在阴阳五行学说中属于 水 这一概念,又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推知其它功效,而黄豆虽然与黑豆在生物学上接近, 因为因为不归肾经,所以中医认为 功效与黑豆完全不同。即使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发达了,也很难用化学方法 分析出 具体哪些化学成分导致黄豆与黑豆功效不同
这么说吧,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咸
分别归:
五臟肝,心,脾,肺,肾
所谓性味无非就是在这一套里面颠来倒去,比如黄豆黑豆,就因为颜色不同,在中医里就是两个东西。
我们不能脱离环境生存,所以我们的疾病也因周围环境而得。环境的偏性和轻微变化会使我们慢慢适应,但剧烈的变化和调整会让我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中医用中药的偏性平衡我们受的影响,使之趋于回复原点。中药之所以有道地一说,也缘于此。生于一地,必带有那里的环境特点的适应方法,这便是性味吧。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分类性味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分类性味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