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白芷的功效与作用简介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药白芷的功效与作用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白芷有什么药用功效?
谢食安君!谢大师兄!白芷生长的区域很广,多年生,味辛,性温,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单用可治膝关节积水,肝腹水,下肢溃痛,烧伤,感冒等。常与其它药物医治多种疾病,用处很多!五十老虎支持猴哥挺中草药的行动!祝今日头条的朋友们身体健康!
白芷也叫香白芷,经常做卤煮的朋友们对白芷都不会陌生,无论是煮猪肉还是牛羊肉,我们去超市买的调料包中一般都离不开白芷,用白芷煮肉能祛除异味,增加香味,肥而不腻,增进食欲,现在很多火锅底料中也用它。
除了食用,白芷还是一味发散风寒的中药,性味辛温,归肺、胃、大肠三经,辛可散风,温燥除湿,芳香上达通窍,所以它的主要的功效是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消肿排脓,李东垣称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白芷为阳明经祛风药,凡头痛偏眉棱骨重者用此,一般用治风寒湿引起的头痛、牙痛、鼻塞流涕等感冒风寒或风湿症状,与细辛、辛夷花同用,通鼻窍,治鼻炎,配藿香芳香化湿,治湿浊中阻证;若是风热所致者,必须与清宣泄热药同用。白芷消肿排脓,用白芷与甘草研末冲服,或改作汤剂,可以治乳痈及其他痈疮肿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白芷散寒胜湿,可治妇女寒湿淤结之痛经、白带;白芷有抗真菌的作用,可以治皮肤瘙痒,也可用于白癜风的治疗。
白芷辛散耗气,不宜久用。另外白芷辛燥,多服易伤阴液,阴虚火旺者慎用。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根呈圆锥形,生长生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林下、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药用白芷可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症的治疗。
关于白芷的中药功效,我国中药的中医典籍均有较详实记录,具体如下:
东汉时期集结整理的《神龙本草本经》载白芷:"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成书于汉末的《名医别录》载白芷:"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唐甄权所著的《药性论》载白芷:"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
成书于五代的《日华子诸家本草》载白芷:"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明代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载白芷:"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
《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总结白芷的药用功效有:祛风解表、祛风止痛、消散排脓、燥湿止带、宣通鼻窍。
白芷为多年生草本,主产于浙江,湖北,辽宁,四川等地,多系栽培。夏秋季叶黄时挖采,除去须根,晒干,润透切片。防蛀。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能散风寒,止头痛,常与防风,羌活等配伍,如九味羌活湯。 用于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齿痛,本品芳香上达,祛风止痛。也是吃羊肉最好的调料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白芷的功效与作用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白芷的功效与作用简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