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配伍原则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配伍原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依据方剂组方原则解析君臣佐使的要素是什么?
“君臣佐使”是中医的组方原则。这种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清代吴仪洛进一步解释说:“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以为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
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中药方剂中的君臣佐使是中药方剂配伍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单味中药在方剂中的作用而确认的。君是主的意思,君在方剂中常常是一味起主导治疗作用的中药。
如四君子汤是用以治疗脾胃气虚而引起的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腹胀、面色苍白或萎黄,语言低弱细微,四肢软弱无力,脉细或沉细等症的,其方剂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组成,而人参具有良好的补气、健脾、助阳作用,而食欲不佳、大便溏稀、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脉细等诸多证候皆是因脾胃气虚所引起,因此补益脾气则是治疗脾胃气虚的重要原则。人参在四君子汤中起君的作用。
白术也是健脾良药具有良好的温脾补脾作用但效果不如人参而且补气力弱,是一味臣药。佐药则指茯苓,茯苓具有渗湿利尿作用,同时能健脾安神,中医认为脾喜燥怕湿而茯苓能渗湿利尿,因此,此方中佐以茯苓则健脾作用更强。
甘草是四君子汤中的使药,能协同君药人参、臣药白术、佐药茯苓的治疗作用,同时还可将诸药引导到所需治疗的脏腑和经络,这样使治疗作用更有针对性,也有些方剂中,如六一散、白虎汤等,不一定按君臣佐使的原则进行配伍,但其总的原则也是主药和辅药的关系;具体药方如何配伍,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辨证而定。
寒凉药能配温热药吗?
中草药材,温性的和寒性的中药也是 能搭配的。就是需要看具体的疾病和证型。有的寒性 药物过烈,容易伤害脾胃等,可以配合一下温性药物来缓和一下。有的温性药物较多,容易造成燥火,用一两味寒性药物配伍更好。建议中医辩证体质来选择所用药物。也不是所有的温性药物都需要加寒性的药物的。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矛盾主次适当配合。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配伍原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配伍原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