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非裔女作家揭露本拉登私生活他娶每个老婆都有目的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1年,美国海豹突击队的一枪,结束了本拉登的时代。
本拉登的去世不仅没能让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反而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想要一窥这位基地组织首领的神秘人生,尤其是他的感情生活方面。
这时,一本名为《失落女孩日记》的书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这是美国非裔女作家科拉·波夫在2005年出版的书。
书中主要控诉本拉登对她的侵犯和控制,同时也揭露了本拉登和5位妻子以及多位情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点个关注,一起揭开本拉登的感情生活。
传统的男人
1957年3月10日,本拉登出生在沙特拉伯的利雅得,他的家庭是当地的一个大家族,从事建筑业。本拉登从小家庭富裕,加上当地男性地位较高,因此他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
本拉登读书时成绩优异,时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中东的法律规定男人可以娶四个妻子,生无数个孩子。所以本拉登从小在52个孩子的大家庭中长大。
家里兄弟姐妹这么多,可父亲只有一个,大家都在争夺父亲的宠爱。但本拉登不同,根本不屑于做讨好的事,他只专注于自己的事。
由于长期的努力学习,本拉登的能力远超他的兄弟姐妹,父亲看着本拉登如此优秀,自然非常高兴。随着本拉登长大,父亲开始为他物色合适的妻子。
在沙特,男女生十四五岁结婚是常事,尤其是权贵家族的孩子,第一任妻子基本上都是家族指定,属于家族联姻,他们在自己的婚事上没有丝毫选择权。
父亲挑来选去,将目光放在了叙利亚的那伊娃·加尼姆身上,加尼姆的母亲和本拉登的母亲是亲姐妹,所以加尼姆和本拉登算是表兄妹。
加尼姆的家族财富虽然比不上本拉登,但在叙利亚当地比较有名,他们结婚后,能为本拉登的家族增加叙利亚的势力。
虽然本拉登小时候经常待在叙利亚,和表妹也算是青梅竹马,可在学校接受了先进教育的他,怎么能接受这么封建的婚姻。
本拉登的反应在父亲的意料之中,一天晚饭后,父亲将本拉登单独叫到房间里,问他对婚事的看法,本拉登自然有些不愿意,这时父亲安慰他:“你不是一个人,你的身后还站着我们家族,包括我们的公司。和加尼姆结婚,是你最好的选择。反正法律规定你可以娶四个妻子,你以后遇到喜欢的,也可以把她娶进门。”
本拉登无法反驳父亲,只好同意了这门亲事。于是,15岁的加尼姆嫁给了17岁的本拉登。那时本拉登还只是一名学生。
两人结婚后,加尼姆按照当地习俗,待在家里帮丈夫料理好家庭琐事。而本拉登继续去学校学习,英年早婚并没有影响到本拉登的心情,也许是周围的男同学都在陆陆续续结婚,他不过是遵照习俗罢了。
1976年,19岁的本拉登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阿卜杜勒·阿齐兹大学。这所学校虽然带有宗教性质,但理工类学科实力强劲,是沙特数一数二的大学。
本拉登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同时也受到了宗教思想的影响。本拉登本就出生在穆斯林家族,全家信仰伊斯兰教,加上学校宗教氛围浓厚,本拉登成为了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甚至可以说他是狂热分子。
大学期间,本拉登和妻子非常相爱,这样的恩爱生活持续了好几年,加尼姆为本拉登生下了几个可爱的儿子。在加尼姆看来,她那时的日子非常幸福,丈夫每周会专程从学校回来,陪伴他们母子几人。
自己的婆婆是亲姑姑,把她当亲生女儿疼,那些被恶婆婆欺负的事情,她完全没有经历过。本以为日子会这样过下去,可突如其来的事情打断了所有的计划,也将本拉登拉入另一条道路。
1979年,苏联对阿富汗发动战争,即将大学毕业的本拉登受到感召,想要休学前往战场。对于本拉登的决定,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们只是商人家庭,若是本拉登在战场上出事,家里根本没有能力将他救出。而且本拉登还有一年就大学毕业,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放弃。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此次阿富汗的战争,是由美苏两国争霸引起的,他们只是把阿富汗作为两国对峙的擂台,本拉登没必要去趟这趟浑水。
可阿富汗和沙特同样信仰伊斯兰教,本拉登同情同为教徒的阿富汗人民,这些教徒对他们来说就像他的亲人一样,亲人有难,他怎么可以袖手旁观呢?
本拉登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前往阿富汗战场,抗击苏联。离开前,本拉登向妻子保证,战争结束后,他一定回家和妻子好好过日子。
可天不遂人愿,本拉登这一去就再也不能回头。加尼姆也没有想到,曾经恩爱的丈夫竟然接着娶了一个又一个妻子。
一夫多妻
本拉登一生娶了5位妻子,生育27个孩子,妻子们之间一直都是和谐相处,他是如何做到的?
本拉登到阿富汗后,以教徒的身份参加了阿富汗的“伊斯兰圣战组织”,跟着组织的部队一起反抗苏联的入侵。
这时候的组织,只是一个为了保护国土和人民安全的民间组织。本拉登在其中的表现非常抢眼,加上他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组织里担任小领导,手下管着几百名士兵。
不过随着苏联的持续进攻,该组织慢慢开始转变策略,他们不仅攻击苏联入侵者,有时甚至会将枪口对准阿富汗平民,看着同为教徒的人民受伤,本拉登心中非常伤心。
本拉登认为伊斯兰圣战组织已经违背了当初的誓言,不再是他愿意追随的那个组织,所以他选择了退出。和本拉登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少,大家也纷纷跟着本拉登退出组织。
可退出组织后大家能去哪?本拉登倒是可以回家,但他们都是阿富汗人,家早就被苏联的大炮轰了,现在无处可去,他们只有和苏联抗击才能有一丝生机。
这时有人提出自己成立一个新的组织,用自己的力量对抗苏联,保家卫国,保护内心神圣的宗教。这个提议受到了众人的认可,同时学历最高,个人能力最强的本拉登被推举为这个组织的领导者。这个组织就是后来让世界闻风丧胆的“基地”组织。
成立组织以后,本科拉登开始扩充组织成员,同时也和当地的一些民间组织合作,很快打响了“基地”组织的名声。
为了让组织看起来接近宗教正统,本拉登决定再娶一个妻子,这个妻子就是赫蒂彻。据说她的家族是穆罕默德的后人,在伊斯兰教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同时她也是一所女子学校的老师,本拉登很喜欢受过教育的女性,加上赫蒂彻年轻漂亮,本拉登对她非常满意。
经过本拉登的不懈追求,终于打动了赫蒂彻。本拉登娶第二个妻子的消息传到沙特,加尼姆非常心痛,本以为本拉登和其他中东男人不同,不会再有其他妻子。
现在看来,本拉登也一样。沙特的法律允许男子同时拥有四位妻子,即使加尼姆心中不满,她也不能表现出来,否则就是善妒。她只能默默准备,迎接第二位妻子的到来。
本拉登娶了赫蒂彻以后,吸引了大批宗教狂热分子参加,同时大幅提升了组织的地位。即使阿富汗当地有很多宗教性质的组织,“基地”组织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组织强大以后就该实现大家的理想,把苏联赶出去。就在本拉登准备人手反击苏联的时候,苏联撤兵了。
苏联的这一举动让“基地”组织有些不知所措。本拉登认为,当初成立组织是为了赶走苏联,现在苏联已经离开了,组织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当本拉登宣布组织解散时,很多人舍不得组织,也舍不得本拉登。
本拉登明白和平不易,他希望大家都能回家过安稳的日子。解散组织以后,他回到沙特,见到了近10年未见的妻儿和父母。面对家人的担心,本拉登向他们保证以后会在家安心过日子。
可本拉登没有想到国际局势变化如此之快,苏联解体后,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本拉登所在的沙特也受到了波及,伊拉克军队威胁到了沙特的安危,本拉登向政府建议重启他的组织,保护国家。
政府以本拉登的组织只是民间组织,沙特拥有大量正规军队为由,拒绝了本拉登提议。可沙特却转头同意了美国的驻军要求,允许美国人派出士兵驻扎在沙特境内。
本拉登难以接受政府的行为,美国人根本不信仰伊斯兰教,怎么能让他们派军队过来?这不是破坏我们的信仰吗?
本拉登一气之下,重启了“基地”组织,也是这一次重启,本拉登彻底走上了与世界各国为敌的道路。
信仰的力量
本拉登是国际重要恐怖组织领袖,他娶5位妻子都是为了组织的发展。
本拉登重启组织以后,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之前为了帮助阿富汗,组织基本以阿富汗人为主,对其他国家的渗透很少,如今他决定拿起枪对准美国,那这点力量就有些不够用了。
他需要和当地的大家族联姻,这样才能帮助组织稳定地位。本拉登这时开始物色他的第三位妻子,当他把想法告诉加尼姆后,加尼姆并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只是答应帮助本拉登寻找合适的人。
经过加尼姆的挑选,她发现有个叫哈丽雅的女生很不错,出生沙特当地的一个大家族,同时也是聋哑学校的老师,很符合本拉登的要求。
和第三位妻子结婚后不久,本拉登等因为受到沙特政府的迫害,被迫流亡苏丹。在苏丹的时候,本拉登的几位妻子都陪着他一同渡过难关。
在这之前,“基地”组织从未踏足过苏丹,也没有将苏丹作为组织的后备力量培养。可想而知,组织在苏丹的日子并不好过。本拉登为了帮助组织稳固地位,想到拉拢当地的名门望族,可当地的名门望族不是自己建立了组织,就是已经有了支持的组织,根本没有理会本拉登。
经过本拉登的再三考虑,他决定把组织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这时他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麦地那。
本拉登决定搬去麦地那,还是他第四位妻子的建议。第四位妻子叫做西哈姆,家住麦地那。阿富汗战争那年和哥哥一同到阿富汗参加战争,随后加入了组织。
和前面几位妻子一样,西哈姆也是一位高学历女性,她可以说是本拉登妻子里文化水平最高的,曾经有传言,本拉登的演讲稿、公开讲话都是这位妻子准备的。
逃亡途中,由于不断受到美国的迫害,本拉登的内心也开始扭曲,他痛恨美国,痛恨和美国相关的一切。
紧接着,他策划了多起针对美国的恐怖行动。其中最著名的要数98年轰炸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和01年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恐怖袭击。
这两桩案件彻底激怒了美国,美国发誓一定要将他抓拿归案。
这时候人们对本拉登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他害了那么多人,就是个恐怖组织,是危害世界的存在,应该直接铲除。
但有些人完全不赞同,美国在世界横行霸道,作恶多端,早就应该遭到报应,本拉登不过是替天行道。
无论两方怎么争论,都无法改变本拉登被美国通缉的事实。虽然被美国通缉,本拉登依旧继续逍遥了10年,甚至在这途中娶了第5位妻子。
第5位妻子叫阿迈勒,嫁给本拉登时只有19岁,那时本拉登已经40多岁了。有传言这个阿迈勒是本拉登父亲专程为他找来,巩固也门势力的。具体不得而知,但从那以后组织确实在也门有一股势力。
除了这5位妻子,本拉登还有无数的情人,其中就包括文章开头提到的科拉·波夫。
对于这位非裔女作家,大家还是有些疑惑,就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无论是他的情人还是妻子,基本都是中东长相,很少看见非裔血统。不过科拉是知识女性,也做过老师,还是比较符合本拉登的喜好。
2011年5月1日,已经卸任组织首领的本拉登,在巴基斯坦一豪宅内休息时,被突然闯入的美国海豹队击毙,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奥巴马为什么被选?
看看它的简历吧!
全名: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r.)
党派:民主党
公职:联邦参议员(代表伊利诺伊州,2004年当选)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1997-2004)
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是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之一。
根据美国参议院历史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巴拉克·奥巴马是历史上第五位非裔美国人参议员,也是当前美国参议院唯一一名非裔参议员。
奥巴马在2007年2月10日在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10日,在曾是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地盘”的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奥巴马借用林肯演讲的寓意,正式宣布参选。
“我们能打造一个更有希望的美国,”奥巴马激情洋溢地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希望和梦想仍在延续,正因为如此,我今天站在你们面前,宣布竞选美国总统。”他的竞选纲领侧重结束伊拉克战争及实施全民医疗制度。
45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与过去有意竞选总统的黑人前辈相比,奥巴马是首位在初选前民调获得全国性支持的明日之星,成为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之一的希拉里的劲敌。此外,做为一名非洲裔美国人,他在黑人选民中占有强大优势。
奥巴马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若当选总统,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和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以维系长久的和平与繁荣。同时,同其他一些候选人一样,奥巴马认为,中国这个崛起中的大国将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美国目前能作出的回应是不断要求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此外,奥巴马认为,美军目前只有1%的人能讲阿拉伯语、汉语和朝鲜语是一种缺陷,必须通过培训和招募加以改变。他也曾表示,如当选总统将对进口的中国商品采取更严格的检查措施。
附录:奥巴马的编年史
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
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
1993-2004,Miner Barnhill &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1996年,首次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2004年在伊利诺伊州首次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