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货运推动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大数据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物流信息实现了交流、共享,为物流行业从业者打造了一个透明的信息空间,让行业管理绩效和服务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大数据不仅仅针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还对绩效信息等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分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部分物流企业认为,申请牌照就能够从事网络货运,但网络货运有个很重要的表现特征就是“线上化”。
传统物流企业因为不想做过多的投入,往往不具备业务流、票据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线上运营能力,更不具备运输监管、电子回单、电子合同、在线发票等一系列的线上化场景。但网络货运不应仅是开运输发票这么简单,应在承运过程中实现交易管理智能化、运输流程场景化以及税务链条合规化,通过平台集聚效应提高物流行业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网络货运作为物流业新模式、新技术应用的示范代表,承担着进一步为物流实现降本增效的功能,肩负着我国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迈进的使命。
各地政府也将网络货运作为新业态、新产业,作为重点培养的一个产业。网络货运的大力发展可以很好的整合分散资源、提升物流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智能调度的效率,缩短交易链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网络货运作为推动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业态,企业经营要始终围绕税务合规视角,税务系统要坚持以包容审慎的态度去支持新业态的发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紧抓交易的真实、唯一、全程数据的真实可靠,货物流、票据流、资金流、数据流、业务流“五流合一”,加强增值税的审核,着力扩展货主的运输业务,充分发挥网络货运的优势,减少中间环节,确保业务的真实性,营造健康的网络货运服务生态。
智慧物流建设助力物流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确立,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也成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服务国家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需要,中国物流集团应时代而生。作为综合物流“国家队”,在成立之初,中国物流集团就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集团”目标的必由之路。使命号召之下,中国物流集团提出“数字优企”的战略方针,构建“物流数字网络”,推进数字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业务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智慧物流。
基于此,《英才》采访了中国物流集团副总经理杜波,共同探讨中国物流集团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物流”的阶段成果和发展思路。
强化数字赋能,助力物流保通保畅
谈到中国物流集团数字化成果时,杜波以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举例。2022年4月启动保通保畅工作以来,中国物流集团强化数字赋能,通过平台累计发送货物1.37亿吨,运用科技手段全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网络货运领域,所属中储智运平台整合社会专业运力300万台,实现了智能化“以货找车”和“以车找货”,平均为货主降低物流成本10%,减少司机找货时间69%;通过智能算法、可视化跟踪和智慧运营手段,科学调度缓解交通问题,同时启动智慧应急系统,迅速调集供应链各方加入保通保畅和战疫体系
关于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点总结(一)
作者介绍
@贾少华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
前某IT公司数据挖掘工程师;
现某乳业资源规划高级专员;
深度中二少年,动漫无敌;
“数据人创作者联盟”成员。
01? 背景
物流是一个国家的脊柱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距离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当新冠疫情到来之际,物流行业遭受重创,针对此类大规模突发事件,物流业何去何从?
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在国家《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19次提到物流及现代物流在远景规划中的支撑性作用和定位,尤其是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第三节指出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智慧物流等新增长点。基于此,2021年12月,由国资委控股,以综合物流作为主业的新央企——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物流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指标:
时间 :主要包括在途运输时间,装卸时间,产品加工时间等。物流的静止时间主要包括库存时间,等待时间和压车时间等。每个时间都产生不同的信息,物流过程可视化的作用就是对各种信息的集成处理和加工,通过过滤无效信息,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绩效 :物流绩效反应了各环节操作顺畅与否,合作成功与否,物流绩效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操作指标,如库存周转率等;第二类是服务水平指标,比如客户投诉率等;第三类是财务指标,比如利润率等,通过动态可视化,物流绩效可以衡量并优化整个业务过程。
成本 :物流成本包含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持有成本和管理成本。通过可视化的展现,可以直观的了解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成本结构,深入分析物流成本构成。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合理成本,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益。
02? 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现有物流资源如物流人才、仓库、厂房、运输车辆等,高、精、专、复合人才匮乏,仓库、厂房使用率低,车辆运载率未达顶值等。
2.从原材料接收,到工厂加工,到客户接收,物流业链条长,业务复杂,这也就致使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往往侧重某个节点,忽视了对物流整体过程控制和可视化的支持。
3.物流业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参与度高,致使数字化的转型基础薄弱,无法形成集群效应,人际牵扯复杂,数字化推广难。
03? 解决方法
可视化,可追溯,可规范化,可智能化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可视化方面主要涉及 需 求的可视化,运输的可视化,业务处理流程可视化、指标可视化 三个方面,可追溯主要为需求节点 可追溯,业务流程节点可追溯,运输节点可追溯 三个方面,可规范化主要触及 运输方式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两个讨论点,可智能化主要包含 潜在需求的预测分析,运输线路的最优匹配,零单整装的最优搭配,卸货厂家的最优排序 4个方面。
可视化:
a.需求的可视化 :需求的可视化包含顾客需求的可视化和对顾客而言的可视化。顾客需求的可视化是指不论是现有的还是潜在的顾客,企业都应积极倾听顾客声音,把握其需求。对顾客而言的可视化是企业要经常向顾客发出顾客想要了解的商品信息。
b.运输的可视化 :运输的可视化包含司机看到订单的可视化,厂家看到 司机运力池的可视化 ,以及 在途的可视化 以及 业务流程的可视化 。司机看到订单的可视化是指司机或者承运商可以从自己的PC端或者手机端看到工厂发布的装货信息。厂家看到司机运力池的可视化是指厂家可以查询到司机或者承运商运载力,所在地区,运输经验,运费等信息,进而根据自身需求可以对联系对应的司机或者承运商,减少费用和考核流程。在途可视化是指,当司机查询到装货信息,选择接单后从排队进厂,再到装货出厂,再到运输途中,再到卸货上传单据,实施全流程的在途可视化。
c.业务处理流程可视化 :公司内部业务办理节点的可视化,如交货单,装运单创建流程节点可视化,工厂端派车,装货可视化等。
d.指标可视化 :及时展现各个承运商整体运行情况,全面了解全国各地市承运商的总体运行概况。对于大区级别而言,关注各大区各地市工厂运输处的运营,服务,效率,安全,投诉及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的横向对比及成本指标统计对比分析等,物流数字化转型为总部,大区管理层提供多种关键指标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可规范化 :可规范化主要包含运输的规范化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运输的规范化 主要为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司机、车辆、承运商的规范化。运输方式的选择为铁运?汽运?还是海运?空运?如何根据地点需求和业务需求和国家政策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以达到将本增效的目标。而对于司机、车辆、承运商,则需要要求车辆合格率、合规率,司机以及的承运商的合格率和合规率,综合评分等指标。
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是指,目前国内各个行业,以物流业为例,在信息化程度低的情况下,人为推动业务进展无可厚非,这就使得业务流程处理过程中,不规范性操作、不合规性操作的发生难以避免。因此通过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要求,一方面可以使得业务操作更加透明,合理,合法,合规,另一方面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支撑。
而对于追溯方面,关于需求提出业务可追溯、业务流程节点可追溯、运输节点可追溯,可智能化方面关于潜在需求的预测分析、运输路线的最优匹配、零单整装的最优搭配、卸货厂家的最优排序,将在二期为大家进行详细论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